近年來,深圳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在深圳建造和智慧城市建設等多方面發力,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深圳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
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智能建造成為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科技”)入選深圳智能建造代表性企業,領銜建設3個代表性項目,為“深圳建造”和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中建海龍科技是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從事建筑新型建造方式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是集研發、設計、生產、模塊化建筑總承包、檢測為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綜合服務商,現已建成深圳、珠海、合肥、宿州、重慶、濟寧6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配備智能化生產線共40條,裝配式項目類型涵蓋住宅、酒店、寫字樓、醫院、學校、橋梁、隧道、地鐵等。
據了解,在6個深圳智能建造代表性項目中,深圳市壩光生態國際酒店項目、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新增電梯項目、深圳市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由中建海龍科技領銜建設。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塊化集成建筑)是裝配式4.0時代的核心技術,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建造技術之一。在以上項目建設過程中,MiC技術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圳市壩光生態國際酒店項目歷時124天完成,刷新了全球多層酒店建造速度。中建海龍科技在此項目中運用了多項工業化、智能化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藝。項目基于DfMA設計理念,以“參數化設計、構件化生產、智慧化運輸、裝配化施工、數字化運維”為導向,在項目5個階段、36個應用場景應用BIM技術,同時結合C-Smart智慧工地系統,與工廠生產管理MES系統有序銜接,實現了工廠和現場一體化。
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新增電梯項目在原有四棟高層學生宿舍中加建八臺1.6T電梯,使用了108個MiC模塊單元。由于是在舊建筑上加建電梯,如何確保新舊建筑的連接精度和質量,就成為了實現快速建造的關鍵。該項目利用工業級毫米級公差,取代傳統建筑的厘米級公差,而自主研發的MiC高精度定位系統,則為模塊的快速精準裝配提供保障,提升項目工業化程度。中建海龍科技通過MiC綠色快速建造技術及數字化管理系統科學調配,歷時59天使項目如期竣工驗收。
深圳市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采用全過程智慧建造方式打造,是國內高層建筑中首個大規模應用MiC等先進技術工藝的項目,建設周期僅為傳統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可實現1年快速交付,并有效控制成本。項目突破了混凝土模塊技術只能用于中低層抗震結構的瓶頸,采用現澆混凝土剪力墻與連梁+混凝土MiC快建技術,在抗震、隔音、防火、防潮等方面都有顯著優勢。
在全球科技進步的潮流下,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將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未來產業發展轉型的主攻方向。中建海龍科技將持續創新應用在模塊化建筑領域的整套先進技術,打造更多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示范工程、形象工程和品牌工程,為實現中國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