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筑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張海鵬赴公司設計建造的國內首個混凝土MiC模塊化高層建筑——深圳市龍華區樟坑徑地塊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調研。中國建筑國際副總裁楊衛東、王曉光,助理總裁周志軻參與調研。
據悉,項目總建筑面積17.3萬平方米,規劃建造5棟28層、99.7米高的人才保障房,是國內首個高度近百米的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塊化集成建筑)模塊化保障住房項目,由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建設,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科技”)及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作為EPC總承包單位。
調研座談會上,張海鵬就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包括: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持之以恒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項目建設的影響;提高管理效率、狠抓質量管控,及時響應業主訴求;不斷優化施工設計方案,讓項目實效愈加科學、美觀、舒適、環保。
資料顯示,中建海龍科技是中國建筑國際旗下專業從事建筑新型建造方式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是集研發、設計、生產、模塊化建筑總承包、檢測為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綜合服務商,港澳市場占有率穩居首位。作為裝配式建筑4.0時代的領軍者,中建海龍科技創新研發的MiC新型建造方式,在緊急防疫、醫療、酒店、宿舍、學校等建筑領域廣泛應用。
該項目是國內首個高度近100米的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建造工期不到一年,而按照傳統建造方式則需要兩到三年完成。項目采用中建海龍科技自主研發的“混凝土箱模技術體系”,該體系不但抗震性能等同于現澆,還能夠實現結構、機電、裝修集成化工廠生產,可大幅縮短建設周期,是集高裝配率、高舒適度、高耐久性、高抗震性能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具有十分成熟的市場應用價值。
此外,項目通過全過程應用綠色建造技術,目標在廢棄物、材料損耗、碳排放、能耗、水耗、污水、揚塵8個指標上取得綠色低碳的顯著成效,其中項目單位面積建筑廢棄物產生量將不高于150噸/萬平方米,碳排放強度相對基準建筑將減排率25%以上。
智能化、工業化、綠色化是未來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大勢所趨。未來中建海龍科技將繼續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為全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