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文學界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火星。無論是國家航天局還是私人運營的航空企業,都將“登錄火星”設置為近期需要完成的目標之一。
據外媒報道,日前,一位俄羅斯科學家在介紹媒體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正在研制可用于探索火星及其他深空任務的核動力火箭。這種火箭被要求具備在火星著陸的能力,并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能力,最快完成回收后48個小時便可重新發射升空。
莫斯科克爾德什研究中心負責人弗拉基米爾·科什拉科夫表示,自2009年以來,俄羅斯就一直致力于該款核動力活動的研制工作。據悉,該火箭將使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獨特”推進系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用其開展探索火星的任務,但那并非我們的初衷。我們的引擎可能會成為一整套太空任務的基礎,而這些任務目前看上去還像是科幻小說。”
科什拉科夫認為:“可重復使用是研制新型火箭的首要問題。我們必須研制出無需每飛行10次后就要調整或修理的引擎。而且,火箭必須能夠在從太空返回48小時后再次發射。這是市場的需求。”
款核動力火箭將以比目前正在研制的其他火箭(例如那些由太陽能板提供動力的航天器)更快的速度,搭載宇航員來往于各個太空探索目的地。目前在老鼠身上開展的研究顯示,長時間太空旅行會給其健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科學家擔心這可能也會出現在人類身上。
科什拉科夫說,他們正在開發的系統“對于軌道間、星際間飛行尤其有用”。他們的引擎可讓航天器在數天內抵達月球,在七八個月內抵達火星。“火箭的動力源是一個加熱工作液體的核反應堆。加熱后的工作液體流入渦輪機,在同一個軸上有一個發電機,轉動渦輪機就可以產生電流。”
但是,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火箭什么時候能夠完成研發工作正式升空,還無法確定。【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