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正值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開出一周年,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騰訊公司正式對外公布一年成績單:區塊鏈電子發票已累計開出600萬張,金額達40億元,接入企業超過5300家,覆蓋超過110個明細行業。騰訊方面也透露,不久之后還將推出基于企業微信平臺的“發票夾”功能,實現區塊鏈電子發票移動化報銷及管理。
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這是由騰訊金融科技旗下業務騰訊區塊鏈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高燈科技、金蝶、銀聯、招商銀行等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區塊鏈電子發票。隨著發票場景的持續拓展,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未來還可打通與其他移動支付平臺、接入更多開票服務商。
而騰訊區塊鏈致力于做深做透應用場景,為合作伙伴提供企業級區塊鏈基礎設施與行業解決方案,除電子發票之外,已相繼落地供應鏈金融、法務存證等多個場景。
報銷功能持續完善
深圳市稅務局征管科技處工作人員方志釗透露,自2018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開出以來,場景逐漸豐富,最近一個月區塊鏈電子發票日均開出4.4萬張。
以交通行業為例,乘客使用騰訊乘車碼搭乘地鐵,或者搭乘出租車后即可一鍵在線開具發票。目前,騰訊乘車碼渠道開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累計超過百萬張。按照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深圳全市已有超過2萬臺出租車接入區塊鏈電子發票功能,預估可為全市59家出租汽車公司節省每年約一千萬元的紙質發票印制成本。
場景拓展之余,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報銷功能也在逐步完善當中,優化報銷體驗的“發票夾”功能也即將上線。騰訊方面介紹,“發票夾”功能主要基于企業微信平臺,企業員工可以通過“發票夾”導入微信卡包等渠道存放的區塊鏈電子發票,隨時隨地申請報銷,企業端財務人員審核后可隨時在線付款,未來還可以對接財務管理系統實現費用的賬務處理。企業員工打印發票、貼單、等待領導審批等費時費力的報賬環節將轉化為全流程電子化處理,有助于提升報銷效率,規范企業報銷及憑證處理流程。
技術中立搭建開放平臺
區塊鏈電子發票落地場景持續拓展,來自于背后的技術支撐。方志釗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區塊鏈電子發票遵循了兩個原則,第一是“技術中立”,第二是“公開透明”:由深圳市稅務局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各方可接入,真正實現了發票的市場化和數據的價值化。同時,稅務鏈的所有權和相關技術的知識所有權全部歸屬于稅務局,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確保了數據的安全。
作為區塊鏈電子發票底層技術提供方,騰訊金融科技旗下業務騰訊區塊鏈技術總經理李茂材透露,在項目過程中騰訊公司得到了深圳稅務局的積極指導,在此基礎上騰訊區塊鏈打造出“雙層三高”的定制性架構,“雙層”是指由稅局核心節點+各種業務節點一起組成的“雙層鏈”,“三高”是指“高安全、高可用、高性能”三大特性,可實現大規模組網,支持千萬級企業參與、數億級用戶使用。
李茂材還表示,在稅務局指導下,騰訊區塊鏈以建設開放的區塊鏈電子發票新生態為目標,支持各領域、行業解決方案提供方的有效接入。比如在智慧交通行業,主要由高燈科技提供行業解決方案,而金融領域則已接入招商銀行,企業服務領域則有金蝶等企業的參與。
未來,更多移動支付平臺、開票服務商將有可能接入區塊鏈電子發票。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方面表示,“微信支付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是區塊鏈電子發票與移動支付平臺對接的第一站,隨著其他的發票場景繼續拓展,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未來還可打通與其他移動支付平臺、接入更多開票服務商。
持續擴展場景落地
落地區塊鏈電子發票場景之外,騰訊區塊鏈亦已在法務存證、供應鏈金融等多個場景落地。基于安全高效、開放共享的理念,以及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技術,騰訊區塊鏈致力于做深做透應用場景,為合作伙伴提供企業級區塊鏈基礎設施與行業解決方案。
不久前,騰訊金融科技宣布,騰訊微企鏈與渣打銀行合作的首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業務成功落地。微企鏈是騰訊金融科技聯合聯易融共同打造的國內首個“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平臺”。7月份,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國網安)、騰訊公司以及北明軟件有限公司(北明公司)聯合發布上線司法區塊鏈應用生態服務平臺——“至信鏈”,將提供完整閉環的數字內容保護解決方案。
事實上,早在2015年,騰訊便成立了區塊鏈團隊,之后持續打磨底層自研技術。在工信部信通院2018年可信區塊鏈標準評測中,騰訊區塊鏈獲評第一名,性能方面取得單鏈突破5萬TPS的成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