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8日,Facebook正式發布了加密數字貨幣白皮書。
該貨幣的官方名稱為Global Coin(國際硬通貨),別名Libra(天秤),寓意為一種公平的交易貨幣。Libra是用于應用程序中的“點對點支付”,供用戶通過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等軟件進行交易和消費。
據悉,為開發該貨幣,Facebook特地聘請了PayPal前CEO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主持這一項目。根據LinkedIn數據,在Facebook發布Libra之前,已有超過100人參與該項目,而目前,Facebook仍在擴大這一團隊。此外,Facebook還計劃使用類似于“ATM機”的機器供用戶購買Libra,并讓公司員工也可以以Libra的形式獲得工資。
加密數字貨幣分析師肖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小額支付也必須通過銀行和信用卡系統,所以成本非常高,這一問題我國早已用移動支付的方式解決。可以說,我們中國的移動支付,只需要發一個紅包就能解決的事情,美國得調動銀行結算體系來轉賬。因為這個痛點,以及移動支付被傳統金融機構壓制,可以說直接刺激了比特幣和Libra的誕生。”
比移動支付高一個維度?
那么,與虛擬貨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相比,Facebook發行的數字貨幣又有什么不同?首先,要區分“虛擬貨幣”、“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概念。
虛擬貨幣
是指未印在紙上或金屬上的任何貨幣,只存在于虛擬世界中,只能單向流通,不能兌換現金,也不能轉賬交易。騰訊公司的Q幣、直播平臺的“魚丸”等就是虛擬貨幣。
廣義的數字貨幣
包括加密(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是以數字形式呈現的貨幣,但承擔了類似于實體貨幣的職能,支持即時交易和無地域限制的所有權轉移。
加密(數字)貨幣
是基于某種加密算法創建的數字貨幣,不由任何中心化機構發行,所以理論上不受政府部門干涉、管控的影響。目前,幣圈流通的比特幣、以太坊、EOS等都是加密貨幣。
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實際上是“數字化法幣”,本質上與現金相同,具有國家信用。相較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和隱匿性,央行數字貨幣雖然也結合了區塊鏈技術,但由國家完全掌控主導。目前國內部分權威機構認為,只有央行發行的具有法定地位的數字貨幣才是真正的數字貨幣。
那么,Libra與大眾熟知的移動支付又有怎樣的區別?
肖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除了具備移動支付所有的優點之外,Libra還有很多個特殊性。
首先,Libra的轉賬交易不需要通過銀行,不經第三方結算體系,并且由于Libra是匿名的,用戶可以迅速建立一個或多個與他們真實身份無關的地址;
其次,為Libra提供服務的國際金融機構,包括萬事達卡、PayPal、PayU、Visa;
第三,用戶可按匯率在Libra和法幣之間雙向兌換;
第四,用戶間用Libra轉賬,就像給對方傳送一張照片和信息一樣便捷;
最后,Libra的非營利性運營機構設在中立國瑞士(日內瓦)。
另外,肖磊還指出,Libra可能要比移動支付高出一個維度。“因為人們對商品交易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對金融貨幣的需求是無限,尤其是能夠容納和承載商品交易的機構”。
不與單一貨幣掛鉤
根據Facebook公布的白皮書,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無國界的貨幣,以及一個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 基礎是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
2. 后盾是賦予其內在價值的資產儲備;
3. 由獨立的Libra協會治理,旨在促進這一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
另外,Libra還有幾個特點:
1. Libra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支持。它不與單一貨幣“掛鉤”,而是對應相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以確保Libra幣值的穩定。在這一點上,Libra與多數加密貨幣不同。
2. 由非營利組織Libra協會管理,并逐漸減少對創始人的依賴。目前,Facebook與其他協會成員合作,在Libra協會和Libra區塊鏈的誕生中扮演關鍵角色,但Facebook表示,他們將保有這種“領導角色”至2019年結束。而Libra協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逐步提高分散化的程度。同樣,作為Libra儲備的管理者,協會也會力爭最大程度降低對自身的依賴。
3. 確保社交數據與金融數據相分離。Facebook創立了受監管的子公司Calibra,代表其在Libra網絡中構建和運營。而在Libra正式發布后,Facebook及其關聯機構,也將與其他創始成員享有相同的權利并承擔相同的義務和財務責任。
4. Libra儲備資產的利息不會分給用戶,而是用于支付系統的成本、給初期的投資者分紅等,為進一步增長和普及提供支持。但利息的分配將提前設定,并受Libra協會監督。
5. 只有Libra協會能制造和銷毀Libra。Libra協會是負責管理Libra儲備的實體,因此掌控著Libra經濟的穩定和成長。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從協會買入Libra幣時,Libra幣才會被制造。也只有當其賣出Libra幣并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幣才會被銷毀。
滲透能力或是美元數倍
Facebook推出加密數字貨幣Libra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Blockchain Capital的普通合伙人Spencer Bogart說:“Facebook在該領域的努力有可能成為比特幣和技術史上最重要的外部催化劑之一。”
另有多位分析師表示,這可能使該領域合法化,用戶購買比特幣等其他加密資產也會更加容易,并鼓勵大型金融機構擺脫“觀望”模式。
但同時,Libra也受到一些外界的質疑。
一方面,企業發行的數字貨幣很可能對一些國家的央行造成沖擊。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一季度,Facebook及其合作伙伴將在12個國家和地區推出具體的數字貨幣支付系統。新華社分析稱,有理由相信,屆時上百家跨國組織與企業將以Facebook數字貨幣為平臺,進行一系列“創新嘗試”。而一旦這種“創新式的偵查”完成,更多的跨國企業巨頭將蜂擁而上,企業應用甚至將主導數字貨幣的發展進程。
區塊鏈公司everiToken聯合創始人兼CEO羅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Facebook發行的加密貨幣對大國很難產生沖擊,但對小國央行的沖擊將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因為百家跨國企業的信譽加在一起,恐怕比小國的政府信譽還要強大。”
肖磊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雖然Libra不會在短期之內就帶來巨大的沖擊,但不要低估長期影響,因為我們已經從移動支付上見證了這種力量。”
另一方面,用戶的數據和隱私問題也是Facebook備受關注的問題。區塊鏈公司nChain首席執行官Nguyen認為,雖然數字貨幣交易可以是匿名的,但是它們仍然可以被有訪問權限的各方在分布式分類賬戶上跟蹤。因此,那些能夠訪問Libra的人也可以對有價值的數據進行訪問。
“由于這會產生一個包含大量數據的系統,所以非常復雜。如果我是監管機構,我會質疑他們是處理這些數據隱私的方式。正因為它是Facebook,才會受到更多監管審查。”Nguyen說。
羅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Facebook在這一點上不存在匿名,絕對是可以訪問全部的數據信息。所謂‘隱私’只是對前端用戶而言,在后端,沒有隱私可言。”
另外,由于整個白皮書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美元、美國監管體系,以及在美國建立何種架構的問題,但Libra的創始成員是清一色的英美公司。在肖磊看來,Libra可能是一個完全由美國華爾街控制的,針對國際市場的一次升級美元國際地位的行為。
最后,肖磊指出,雖然Libra是對應一籃子貨幣,但美元很可能依然占據大頭。“這在無形當中將刺激全球用戶的兌換潮,如果發展較為迅速,那么一些弱小國家的貨幣可能會加速貶值或消失,甚至一些政府都有可能接受用Libra來繳稅和開支,這種滲透能力可能是美元的數倍。”
見習記者 趙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