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科技巨頭IBM宣布推出支付網絡World Wire,將為72國47種貨幣44種銀行終端提供服務。
該支付網絡基于區塊鏈項目stellar恒星,致力于解決國際銀行跨境支付領域的短板,其目標是利用加密貨幣實現銀行間近乎實時的國際結算,直接對飚SWIFT(全球銀行間結算系統)。
IBM官網 World Wire 界面
World Wire的推出引起了金融圈和科技圈的廣泛關注,那么備受矚目的它究竟有何特點?
我們知道World Wire是基于恒星鏈的項目,而恒星是一個連接銀行、支付系統和普通用戶的平臺,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快速、可靠且低成本的資金轉移。
而基于恒星的World Wire目前已經對接了6家國際銀行,已經透露的包括巴西的Banco Bradesco、韓國的釜山銀行和菲律賓的Rizal商業銀行公司
其主要亮點是:銀行可以用法幣作為支撐,通過World Wire實現穩定幣的發行,上述銀行即將基于World Wire來發行自己的穩定幣。
據彭博社的采訪,IBM的區塊鏈業務副總Jesse Lund表示:“預計釜山銀行和RCBC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穩定幣,目前正在等待監管機構的批準。”
目前,在World Wire網絡上,美國舊金山初創公司Stronghold創建的基于美元的穩定幣已經開始運行,但是由于美國的政策,該穩定幣目前還沒能實際落地使用。
Lund表示:“考慮到美國監管,IBM將先從美國以外的市場開始運行,不過IBM已經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口頭回應,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在美國市場運營。”
World Wire的優勢
目前在跨境支付這一領域,國際上目前主要是依靠國際銀行間結算系統和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而目前這個體系中存在轉賬時間長和手續費昂貴等問題。
舉例來說: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支付需求十分旺盛,一個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如果往家里匯款,往往需要扣除5%~8%的手續費,而當家人在菲律賓取錢的時候又要扣除5%~8%的手續費,總共的手續費在10%~16%之間。
意思就是1000美金就至少要扣除100美金的手續費,手續費十分昂貴,所以對于在海外務工的人群來說,辛辛苦苦打工賺的錢相當一部分被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賺去了。
而以World Wire為代表的區塊鏈項目在跨境支付領域則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給海外務工者帶來了福音。它們可以提供更快的處理速度、清算和結算同時完成,由于減少了金融中介,交易成本也將大幅降低,可以說在跨境支付領域可以完全超越當前的銀行體系。
當然現階段已近有了一些錨定法幣的穩定幣,例如:USDT、TUSD和USDC等。但這類幣目前大多是某些公司發行的,有些甚至沒有等量的法幣作為支撐。
例如USDT此前就更改了官網上的說明,由等量的美元支撐變成了法幣和現金等價物支撐,只是字里行間的稍微變化,可意義就大不相同。
World Wire的體系中,銀行參與發行穩定幣一旦普及開來,對跨境貿易的影響必然會遠遠大于現在的穩定幣,畢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銀行發行的穩定幣可接受度要高于現有的穩定幣,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對區塊鏈的發展可以起到一個正向的推動作用。
在World Wire的體系中銀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所以整個體系的進展會受到各個國家監管部門的影響,什么時候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還有待觀察。
對于有幣區塊鏈,臉書、摩根大通和IBM現在紛紛布局,而更多的巨頭們雖然現在是舉棋不動,但都時時刻刻保持著關注,一旦時機成熟,相信會有更多的公司想要涌入到這個行業分一杯羹,相信那時區塊鏈必將大展拳腳,真正的賦能實體經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