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itnodes統計,今年比特幣區塊鏈上的“可達節點”(reachable nodes)數量減少了14.25%,從11845個到了10052個(截至發稿時)。同一時間,“不可達節點”(unreachable nodes)的數量也至少有30%的下跌。
(比特幣節點數量 圖片來源:Bitnodes)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數據的重要性,我們首先要對上述兩種數據進行準確定義。
reachable nodes指的是既可以發送又可以接收來自比特幣網絡連接的節點,而unreachable nodes只能進行對外連接,但無法接受傳入連接。unreachable nodes不接受傳入的連接,因為它們要么基于Tor這樣的防火墻,要么受到網絡地址轉換(NAT)的保護,后者是一種在IP數據包通過路由器或防火墻時重寫來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的技術。
從理論上來說,區塊鏈上unreachable nodes的節點越多就越好,因為這代表了網絡更加安全,可以減少黑客攻擊的成功率。而在實際情況中,reachable nodes在比特幣協議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們才是全節點,能夠保證區塊鏈交易記錄的完整性,從而確保比特幣區塊鏈的真實性。
reachable nodes數量的減少理論上會導致網絡的中心化,前提是控制剩余全節點的組織越來越少。一旦情況惡化到一定的地步,就很可能出現51%攻擊以及雙花的噩夢,摧毀比特幣的可信度。但很顯然,我們距離這種情況還有十萬八千里,不過,熊市對比特幣區塊鏈造成的影響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早前,由于市場表現不佳,一些加密貨幣礦工開始選擇離開,因為對于這部分礦工來說,無論是暫時關機還是轉型云計算等其他途徑都不會帶來太大改變。比特幣同樣受到了挖礦興趣減少的直接影響。近期,比特幣挖礦難度降低了7%以維持算力穩定。
盡管很難直接了解到哪些節點退出了,但一些小型礦工的離開可能是造成過去一年節點數量下降的原因。至于到了明年市場狀況是否會有所改善,能否重新贏得這些礦工的歡心,仍有待觀察。
(比特幣節點分布 圖片來源:Bitnodes)
此外,來自Bitnodes的數據表明,在比特幣節點數量排行中,美國所占數量最多,達到了24.23%。而相比之下,中國僅排名第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