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央互聯網監管機構已經針對區塊鏈公司和在中國運營的實體發布了嚴格的規定。
中國網絡空間管理局周五發布了法規草案,要求基于區塊鏈的信息服務商使用真實姓名,國家識別號碼和商店用戶數據來來實行用戶注冊。
該規定遵循4月份中國學生活動在網上發布的一封公開信,內容涉及不得刪除或更改的區塊鏈性騷擾。這封信發布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吸引了微信,微博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審查員。
南華早報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國家互聯網審查監管機構的法規草案將于11月2日開放供公眾咨詢。條例草案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實施區塊鏈信息服務,應當符合本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根據規范,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服務管理系統填寫登記表。這應該在提供服務之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
此外,區塊鏈啟動必須建立對用戶及其身份的檢查,并提供公司的真實文檔。
SCMP補充說,北京律師徐凱對規則草案的看法表明,規范不涉及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變特征,這種性質與中國的用戶數據法律相沖突。該報告稱,最近的規則草案符合現有的區塊鏈媒體平臺法規,這些法規是在2017年一項全面的網絡安全法案之后實施的,該法律引發了隱私問題。
雖然中國政府發布了禁止ICO和加密貨幣的禁令,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仍在開發中。此外,盡管中國政府嚴厲打擊加密貨幣出版物,事件和交易,但中國政府已投入超過30億美元用于區塊鏈專注基金。該國總統習近平最近也重申,區塊鏈將繼續作為該國未來幾年關注的核心技術之一。這些決定對該國進一步區塊鏈創新的意圖寄予厚望。
最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下屬的國家電子標準化研究所(CESI)計劃發布智能合約,隱私和存款的三個區塊鏈標準,以改善該國區塊鏈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