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火熱帶動了虛擬人賽道逐漸升溫。虛擬人作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認知和市場需求都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目前各大社交平臺上形形色色的虛擬人層出不窮,并逐漸滲入到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根據B站公布的數據,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間共有32412位虛擬主播開播,總投稿量超189萬。可以說,元宇宙未至,虛擬人率先點亮公眾視野。
虛擬人起源于虛擬偶像,在人們對元宇宙理想形態的想象當中,每個人都將通過自己的虛擬人身份來完成現實與虛擬的交互。從目前來看,人們將虛擬人歸類為IP型和非IP型兩種,前者重在社交和表演,通過拓展粉絲來實現經濟變現,我們常說的虛擬偶像就屬于此類。后者則代表具備一定的社會服務性功能的虛擬人物,可為人類提供業務指引、新聞播報等多樣化服務,主要以虛擬管家、智能客服等形態出現。
今年虛擬偶像帶動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憑借元宇宙的東風,資本毫不掩飾對虛擬人的追捧,企業也急于和元宇宙建立交集。在這種背景下,國內掀起對虛擬人的投資熱潮,阿里系、字節、網易等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以及對新興行業的前瞻性判斷,都在紛紛布局“虛擬人”業務,希望能從虛擬偶像市場掘金。在技術的迭代推進和互聯網巨頭的加持下,虛擬人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落地。據艾媒咨詢預測,2022年虛擬偶像帶動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而在虛擬人遍地開花的背后是愈加殘酷的競爭,熱鬧的虛擬人市場也存在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從成功出圈的虛擬偶像身上可以看到,它們的爆紅并非一蹴而就,從“出生”到“成名”都離不開成功的IP打造和優質的內容支撐,期間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運作。
從IP打造來說,首先需要確定目標人群,再結合對受眾群體的分析,來設計它的個性化外形和內容包裝,使其同時具備一個獨一無二的形象和與受眾交互的功能,后期運營則非常考驗背后團隊對用戶喜好、話題度和消費行為等多重因素的分析考量能力。某虛擬人背后團隊曾透露,在推出前的半年多時間里投入成本就遠超百萬,服務團隊也包含150余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培養一個成功的虛擬偶像所需要花費的金錢、技術和精力并不比真人偶像要低,但其互動性卻要遠遠落后于真人偶像,所以也有不少人對虛擬偶像能否保持IP熱度、生命周期能維持多久、能否跑贏真人偶像抱有疑問。長遠來看,伴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虛擬人以“先驅者”的身份進入大眾視野,給虛擬偶像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虛擬人商業模式朝著多元化方向演進
從虛擬人的商業模式來看,中信證券研究員將其概括為形象性虛擬人、內容型虛擬人、功能型虛擬人和虛擬化身四種。前兩種主要通過突出人格魅力,后兩種則突出實用價值。隨著技術日益成熟和產業鏈的不斷形成與豐富,虛擬人的商業模式也會朝著多元化方向演進。
如今虛擬偶像早期的流量越大,越容易獲得成功。虛擬偶像的運營模式主要是自發形成。我們生活在一個UGC的時代,用戶創作內容,虛擬偶像需要通過話題性來介入到自媒體二次創造的環境當中,只有在自媒體中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度,才會有人不斷地豐富虛擬偶像的元素,比如聲音庫和3D動作形象。在這方面,持續的運營、抓住用戶喜好、與粉絲產生一定的情感鏈接,才是虛擬偶像成功的關鍵。此外數字資產也可以與虛擬偶像的締造碰撞出火花,比如說,在用戶二創過程中,虛擬資產交易可以通過經濟激勵的方式來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與虛擬偶像的互動和內容豐富當中。
資本與流量希望復制類似于“洛天依”、“柳夜熙”這樣受全民級熱捧的虛擬偶像,但當前大部分新造的虛擬偶像都沒有激起太多的市場反響。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自身藝術性上投入不足,在用戶心理上研究不夠,塑造的大部分虛擬偶像個性較為單薄,缺乏立體性和多元化,內容輸出乏力,從而缺乏現實的粉絲群體。這些虛擬偶像在尚未生成足夠流量的時機倉促上馬,很難締造新的虛擬偶像神話。
虛擬人行業也存在確定性
虛擬人行業無疑擁有著無比廣闊的前景和未來,但作為新興行業,不確定性也籠罩在其左右。隨著虛擬人的扎堆出現,首當其沖會帶來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的問題。盡管虛擬偶像遍地開花,但真正成為“洛天依”、“柳夜熙”的卻寥寥無幾。如果虛擬人只能帶來曇花一現的關注度,那么燒錢賺吆喝的質疑聲也會越來越大。除此之外,不加限制的用戶二創也會為虛擬偶像形象的崩塌埋下隱患,從而使他人的辛苦付之東流。盡管虛擬偶像難以像真人明星一樣因負面新聞令粉絲“塌房”,但是用戶二創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會不會給虛擬偶像蒙上“翻車”的陰影尚未可知。目前尚未有針對虛擬人行業的具體政策安排,有關虛擬人外形和內容的版權管理和保護措施也稍顯不足,因此用戶二創可謂是把雙刃劍,虛擬偶像在通過用戶二創來提高自身知名度和豐富內容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所帶來的風險。
與明星同臺演唱、參與電商直播帶貨,成為現象級博主,虛擬人在網絡世界大放異彩的同時,也在探索更多的生活化場景。虛擬人的興起折射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走向融合的大趨勢,但目前,虛擬人背后的商業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應用場景也主要局限在娛樂、播報這些場景,未來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總而言之,想要通過成就虛擬偶像來撬動更大的商業價值,專注于“內外兼修”才是正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