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9 年工信部正式發放 5G 牌照以來,5G 商用進程便得以大幅提速,5G 手機也開始快速涌向市場,價格更是下探至千元。除了華為因芯片原因推出幾款 4G 手機之外,近幾年市場上發布的新機幾乎都被 5G 手機包攬,眼見 4G 時代似乎正日漸離我們遠去。
然而機構最新披露的數據卻顯示,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正在同比下滑,而 4G 手機的出貨量反之在近兩年來首次出現反彈。
以上與市場趨勢截然相反的數據表現說明了什么?是否意味著 5G 手機后繼乏力的同時,4G 手機將要迎來“第二春”?
5G 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G 手機首次反彈
近日,中國信通院公布國內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2022 年 1 月,國內手機出貨量 3300 萬部,同比減少 17.7%,其中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 2632.2 萬部,同比下降 3.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79.7%,這一出貨量也創下自 2021 年 10 月起 4 個月以來的新低。
通過橫向對比發現,在 2021 年 11 月,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2.2%,可以說是 5G 手機出貨量占比首次突破 80% 的里程碑。
但是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 12 月以及 2022 年 1 月,5G 手機出貨量及占比就開始同時走向下坡路。2021 年 12 月,5G 手機出貨量及占比已出現下滑現象,出貨量為 2715 萬部,較 11 月減少 182 萬部;5G 手機占比為 81%,也較上月減少 1%。
不僅是出貨量在同比下滑,5G 手機上市新機也存在大幅下降的現象。2022 年 1 月,國內市場手機上市新機型 30 款,同比下降 43.4%,其中 5G 手機 15 款,同比下降 53.1%,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 50.0%。
在 5G 手機“遇冷”之際,4G 手機卻呈現出一番迥然不同的市場表現。
據信通院數據,2022 年 1 月國內 4G 手機出貨量達 642 萬部,而 2021 年 11 月及 12 月,出貨量分別是 599 萬部和 589 萬部,也就是說,4G 手機出貨量的反彈與 5G 手機的下滑均出現在 2021 年末及 2022 年初。
IDC 手機季度跟蹤報告也顯示,在國內 5G 正式邁入商用兩周年,5G 終端成為國內市場主流期間,2021 年第三季度,5G 手機占整體市場出貨量的 77.0%。不過比起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 5G 手機,更為引人注目的則是在持續低迷的市場表現下,首度出現反彈的 4G 手機占比。
IDC 指出,2021 年第三季度,國內 4G 手機出貨量占比在近兩年以來首次出現反彈。一方面,受芯片的影響,華為不得已大幅轉向 4G 產品;另一方面,對于其他頭部手機廠商而言,入門級的 4G 產品在市場上依舊有著明確且持續的需求,而且 2021 年下半年仍有不少 4G 新機發布。
誠然,在 5G 終端產品進展的如火如荼的市場背景下,盡管 4G 手機出貨量占比出現了一定波動,但 5G 仍是大勢所趨。不過波動的背后也意味著,入門級、高性價比的 4G 手機,依舊“虜獲”了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力。手機廠商在走產品高端化路線的同時,亦不可忽視持續對中低端手機進行投入,而這也是提高出貨量并快速搶占市場份額的一種方式。
出貨量“矛盾”背后:市場份額與售價的雙壓
盡管從數據上來看,近期內 5G 手機似乎正在走“下坡路”,4G、5G 手機出貨量的走勢也頗為“矛盾”,但業內人士認為,“數據只代表了出貨量,但具體產品的市場銷量情況是多少還不能確定,因此只看出貨量的變動并不能完全反映 4G 或 5G 手機的市場表現情況。”
談及 5G 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的情況,另一位產業人士指出,5G 手機本身與 4G 手機在體驗上沒有本質差異,“至少目前這種應用環境在沒有爆款應用的情況下,用戶本身對 5G 和 4G 手機都比較無感,沒有明顯的差別。”
其二,目前在換機市場,若iPhone 12和iPhone 13在性能上沒有本質差別,蘋果用戶換機的欲望就比較低,加之iPhone13 系列手機缺貨的影響,都導致近期整體 5G 手機出貨的萎縮。
其三,由于部分蘋果手機價格已壓至四千元左右,在如此低價的情況下,國內主打中高端市場的安卓5G 手機廠商顯然無法與蘋果抗衡,因此向中高端推進的動力就不太強勁。
其四,時值年末,在促銷節點 4G 廠商的拉貨態度也較為積極,利用促銷節點推出優惠活動也可以很好的帶動產品庫存。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雖然同時伴隨著下滑和上漲現象,但整體來看,5G 手機以 80% 左右的占比依然是手機市場當之無愧的主流。
不過,在目前國內百元、千元價位的入門級手機市場領域中,可選的 5G 手機種類還算不上豐富,這也就給了 4G 手機手機極大的機會,畢竟我國中低端手機市場仍有著龐大的市場空間。也正因 4G 手機具備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優勢,所以 5G 進程加速并帶動 5G 手機增長的同時,4G 手機依舊有著相當一部分的消費群體。
與此同時,5G 浪潮的出現,被眾多手機品牌廠商認為是進軍高端市場的時機,紛紛加大力度向更高價位機型沖擊,反倒更為減少對中低端產品的投入。
現時情況是,即使用戶購買了 5G 手機,但考慮到動輒數百元的套餐資費標準,多數人依然使用的是 4G 網絡套餐,也就造成 5G 手機當 4G 用的現象。
產業鏈人士指出,目前國產 5G 手機的價位遠遠高于 4G 手機,一般來說,高端機型起售價動輒在 6、7000 元,而中低端機型至少也要 1 千至 3 千元左右,即使有 1500 元以下的機型,性能也遠不如同等價位的 4G 手機。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擴大 5G 手機市場份額的關鍵并不在于高端機型的突破,而是在于中低端市場,尤其是能否有對 4G 手機進行完美替代的產品。當產品下沉到中低端市場,并搶占到足夠市場份額的時候,那么廠商多半會得到不錯的銷量表現。
3 月 8 日凌晨,蘋果在春季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 iPhone SE 3,基本保持了與iPhone SE 2相同的設計,并升級到了 5G,價位也已經下探至 3499 元起,來到安卓旗艦機的價格范圍。而早前該系列的產品還僅支持 4G 版本,也就是說,iPhone SE 3 將成為蘋果價格最低的 5G 手機,這無疑也會進一步刺激國內 5G 手機的市場銷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