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彩電行業承壓運行,遭遇規模和利潤下滑的雙重挑戰。今年以來表現也依舊不太理想,雙節期間再次上演“高開低走”的態勢,為2022年的中國電視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過,伴隨著激光顯示技術、MiniLED、QD-OLED等新技術的落地,彩電行業已逐漸摒棄價格“內卷”,重新回到以顯示技術為綱的競爭格局。其中,激光電視作為唯一抵抗住下行壓力實現正增長的產品品類,受到業內外普遍關注,而布局激光電視領域的海信、峰米等知名企業也引發證券機構看好。
面對彩電行業內外交困局面,以海信、TCL、創維們為代表的家電企業,正通過顯示技術不斷迭代更新,牢牢把握行業的話語權與主導權。
去年彩電零售量規模創12年最低
行業進入轉型發展關鍵年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彩電零售量規模為3835萬臺,同比下降13.8%;雖然零售額為1296億元,保持同比增長7.2%,但行業利潤率低至1.8%,遠遠低于其他傳統家電產品以及智能手機等硬件產品,成為目前最不賺錢的家電科技產品之一。從年度表現看,2021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跌至12年來最低。
在業內看來,彩電業多年承壓運行,打破市場天花板已勢在必行,可行業仍面臨諸多待解難題。
首先從產業層面來講,長期受困功能嚴重同質化、價格戰影響,電視產品始終難賣高價,企業利潤難以維持高位。
再從市場層面分析來看,隨著近年來手機品牌不斷崛起,以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端產品市場在同時期爆發式增長壓縮了彩電品類的市場生存空間,尤其在手機廠商推出“大屏終端”概念之后,“電視”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幾乎失掉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奧維云網認為,自2016年起,中國彩電行業競爭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規模高增長難再現,甚至保持增長也將異常艱難,行業已進入到了下行通道。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曾公開表示,2022年是中國彩電行業轉型發展關鍵年。
彩電業今年何去何從?自從電視作為家庭娛樂化服務終端的功能被重新定義之后,市場人士注意到,如今彩電消費市場已呈現出從剛需性消費向功能型、品質型消費轉變。以產品為基礎的價值競爭成為今年以來的新焦點。
“大屏化是彩電行業內最沒有爭議的未來發展趨勢”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高玉嶺認為,未來三年,70寸以上大屏電視市場需求將超過400萬臺。而據市場調研機構IHS預測,未來五年,80寸及以上大屏市場的年度增幅將達到100%左右。
說到大屏化趨勢,不得不提備受業內關注的激光電視。因為在彩電銷量整體下跌的2021年,激光電視實現了逆勢增長。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激光電視出貨將接近40萬臺,同比增長超80%。另據行業數據機構洛圖科技出具的《中國激光電視市場分析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激光電視市場出貨量達到28萬臺,同比增長31.9%,銷售額47億元,同比增長27.7%。
激光電視為何逆勢增長?
證券機構看好激光顯示技術勢能
那么為何外部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激光電視反而能逆勢增長?頭部券商國金證券近期發布研報《激光電視有望開啟視像新時代》指出,液晶電視受面板供應約束,電視行業利潤空間及估值水平受限,而激光電視可以打破面板對液晶電視束縛。伴隨著消費者對于大屏影音體驗及投影接受度快速提升,智能微投企業持續對市場加碼,預計2022年激光電視銷額有望實現大幅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國金證券點名海信,并認為海信率先布局激光顯示路徑已逐步被驗證是正確的方向,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其多年精益求精的技術打磨使其技術全球領先,甚至有望撼動三星、LG 等全球顯示技術巨頭的龍頭地位。并且隨著激光顯示技術各核心器件國產化率逐漸提升,疊加銷量擴張帶來規模效應,2024年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國產化率有望達75%以上,成本可下降40%,或大力助推激光電視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海信激光顯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顯榮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75寸的激光電視在成本上今年最低已經降到1萬以下,在未來三到四年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大幅下降。
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1年激光電視的平均價格在1.68萬元,同比下降3.2%。而在萬元以下產品份額中,2021年度比2020年增長15.5%至23.6%。
有消息稱,隨著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以海信、光峰、長虹等為首激光顯示領導品牌積極做本土化自主創新,未來三年內或將出現5000元左右激光電視。
據悉,作為第四代顯示技術,激光顯示能達到前三代顯示技術所有先進技術指標,更由于其使用激光為光源,因此具有更大色域、光源壽命更長,更加節能環保以及生產投資規模更小等優勢。同時,大屏化是彩電行業內無可爭議的發展趨勢,但在現有的顯示技術中,僅有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具有80英寸以上量產能力,激光電視甚至可最大做到120英寸。
可見激光電視確有一定技術壁壘,成為了兼具滿足高端消費者對于家庭影院的需求,亦能實現小戶型大屏化的彩電品類。而成本可控只是一方面,激光顯示技術同樣具有產品創新空間。
記者在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獲悉,目前全球首臺卷曲屏激光電視已由海信率先發布,其產品不僅可以支持在光學性能不變的情況下,投射屏幕實現良好卷曲,機身也能與客廳家居融為一體。
彼時,與會業內人士認為,卷曲屏激光電視實際上解決了兩個需求,既滿足用戶把電影院搬回家里,又可以支持用戶不想要固定大屏的想法。并且有市場分析人士預測,未來激光電視量級將從目前的十萬級發展到百萬級甚至千萬級。激光電視將成未來客廳大屏換代首選,在大屏領域的優勢將變得更加顯著。
而隨著量級的增加,一個對激光電視利好消息是,激光電視的研發成本還將進一步被攤薄,繼而產品價格仍有下降空間的同時,市場規模仍在持續大幅度增長。
高寡占格局推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海信領跑全球激光電視品牌矩陣
因為從激光市場價格結構變化來看,過去激光電視幾乎均價萬元以上,但隨著激光電視系統集成度得以進一步提升,入局企業不斷增加,在屏幕、接口等方面在快速標準化趨勢下,今年市場現已形成產品向大企業、頭部企業靠攏的趨勢。
洛圖科技數據指出。2021年中國激光電視市場集中度超80%,頭部品牌效應進一步增強,高寡占型格局是激光電視品牌最顯著趨勢。品牌占比方面,海信、峰米、長虹位列行業前三,市場份額之和超80%,其中,海信在激光電視市場是唯一超過10萬臺的品牌,同比增長22.9%,市場份額43%居市場首位。
除了國內彩電企業發力,2021年包括HP、AOC兩大IT數碼巨頭,三星和LG這兩對全球顯示行業巨頭均相繼入局激光電視陣營。而三星和LG也相繼對外界釋放信號,認為激光電視和智能投影會是家用消費娛樂顯示領域一個重要“推手”,并安排了激光顯示新品“投放”計劃。
品牌持續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向來是產業朝良性發展的積極信號,而形成以高寡占型格局對激光電視市場發展是十分有利,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上可監測到的激光電視品牌數量已經有34家,而同期液晶電視品牌也僅僅是40個。所以當入局企業足夠多,頭部企業就能夠形成較好的“產業鏈聚焦”效應,通過入局企業之間共同發力,不僅讓產品陣容的豐富化,同時也能共同推動激光電視實現增長,從而也推高了整體市場銷量規模。
推動激光電視崛起已成為行業共識。海信方面稱,今年海信將在積極推動8K顯示技術的產品化,推動激光電視向8K超高清市場進化。此外還將通過顯示形態的創新,用更加差異化的產品開拓市場,包括融合屏產品和卷曲屏的產品。
據悉,作為率先入局激光電視領域的家電巨頭,海信激光電視是唯一在技術領域實現三色激光光源電視尺寸全覆蓋的廠商。而隨著當下激光電視技術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呈現出“產品技術高度成熟自信”,都反映了激光顯示技術還在創新路上大踏步前行。這意味著激光電視市場認知度已經完成階段性建設,隨著2021年激光電視旗艦體驗店相繼落地上海、南昌、江西等城市,海信等頭部企業持續打造場景化體驗的助力下,激光電視市場在2022年勢必會有進一步提升。對此洛圖科技預測,2022年全年中國大陸激光電視出貨量將達45萬臺,同比增長60.7%。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