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白酒消費市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受疫情影響,酒水消費萎縮。今年春節醬酒的消費明顯降溫,有經銷商反映部分二線醬酒品牌的產品已經出現價格倒掛。
從終端來看,異地過年帶來了城鎮消費潮,直接促進了消費升級。記者從終端了解到,往年賣得最好的是在100元以下,今年超市賣得最好的產品價格帶70-150元/瓶的盒裝白酒,價格明顯在提升。
醬酒降溫明顯,部分產品價格倒掛
一位北京的白酒經銷商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出入京人數大幅下降,春節大遷徙規模減弱,商務宴請、娛樂消費次數下滑,酒水消費萎縮,今年春節旺季不旺,甚至表現比上一年更差一些。醬酒品牌降溫明顯,部分二線醬酒品牌的產品甚至已經出現價格倒掛。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之前坐享醬酒紅利的二線品牌,比如釣魚臺,就不如之前賣得好了。”一位白酒資深從業人士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畢竟去年醬酒太熱了,現在調整回溫也是正常的。回歸合理利潤空間對于行業長期發展是件好事,不然價格不穩定,最基本的銷售備貨都成了難題。”
天津、南京的經銷商也對藍鯨財經記者稱,今年白酒銷售“一般般”、“不如往年”。
白酒旺季不旺的原因,大家普遍認為是受疫情影響。
一位連鎖酒商對藍鯨財經記者舉例稱,連續兩年春節沒有回家過年,不能到家里親戚家串門,單我一人兩個春節就少了一二十箱的酒水消費,全國這種情況的人不計其數,酒水消費受疫情影響可見一斑。
也有酒商在疫情中表現出抗壓韌性。
一位北京的酒商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春節表現要好一些。因為去年一月份河北疫情貨進不來也出不去,今年都提早備貨了。從批發業務來看,除了浙江和陜西疫情相對嚴重的兩個地區,其它地區基本沒什么影響。
也有長沙酒商表示,他所代理的品牌今年表現很好。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去年醬酒前期漲價嚴重,消化周期拉長,春節成為渠道商放量的時機,導致部分產品價格有所波動。
消費升級,70-150元/瓶的盒裝白酒成為走量關鍵
渠道端涼熱不均,終端情況也是分化明顯。
藍鯨財經記者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看到,銷售走俏的兩個品牌都是白酒,即牛欄山、紅星。這兩個品牌消費者認可度高,其中以牛欄山的表現更為突出。
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消費者,家中送酒基本上都是購買牛欄山,其它也有選擇紅星、汾酒、洋河、白水杜康等品牌。
在北京一家永輝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藍鯨財經記者,大部分消費者選擇酒主要是看性價比。往年賣得最好的是在100元以下的產品,今年超市賣得最好的產品價格帶70-150元/瓶的盒裝白酒,價格明顯在提升。“比如牛欄山珍品、42度的洋河海之藍賣得很好,洋河海之藍昨天來的貨,今天上午就只剩一瓶了。”
與線下超市相比,線上白酒銷售的價格段相對更高。
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1線上酒類消費報告》顯示,近3年酒類品類線上成交額連年增長,平均客單價穩步提升,2021年成交額同比增長32.0%。
特別是近兩年,醬香、濃香、清香型白酒的件單價有明顯的提升,白酒品牌的溢價能力增長。而且對不同香型白酒的消費有明顯的年齡差異表現。36歲以上用戶醬香型白酒的消費更高,46至55歲用戶醬香型消費最高;年齡越小的用戶群,濃香型白酒的消費占比越高。
天貓國際春節酒水消費情況也呈現出與線下截然不同的特點。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進口酒水成為老百姓的新年貨。春節期間,天貓國際上進口酒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0%,其中洋酒、葡萄酒、果酒增長顯著。
在洋酒品類中,威士忌、梅酒、起泡酒,以及新年特色洋酒禮盒銷售最好。從熱銷品牌來看,以羅曼湖為代表的高年份威士忌、單一麥芽威士忌受到大量關注和消費者的喜愛。而隨著女性消費者和新興年輕人群對洋酒的熱衷,以choya梅酒為代表的果酒類商品熱銷,適合春節期間消費者嘗試多樣的特調喝法,同時,一批來自非傳統葡萄酒產地的起泡酒,也在口味和顏值上不斷吸引年輕消費者。
蔡學飛認為,今年白酒行業依然延續強分化的格局,異地過年帶來了城鎮消費潮,直接促進了消費升級,這意味著名酒的可能性更多,在春節消費并沒有太大影響。中低端酒則萎縮嚴重,即使加大促銷力量依然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