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棟7月2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在目前日均供應量2130萬份常溫液態奶的基礎上,推行低溫巴氏殺菌乳、發酵乳等學生奶新品類試點,已有16家企業、25家工廠生產的低溫巴氏奶和發酵乳進入學校。
業內人士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參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和取得地方學生奶認證的企業數量達300多家,可覆蓋1億學生群體。學生飲用奶具有一定公益性質,利潤微薄,但有助于從小培養孩子的飲奶習慣,利于品牌在學生家庭的滲透。而學生飲用奶在低溫品類的擴容,可為乳企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學生奶擴容至低溫領域
7月24日,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棟在2021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發展大會上表示,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在日均供應量2130萬份常溫液態奶的基礎上,推行低溫巴氏殺菌乳、發酵乳等學生奶新品類試點工作,出臺了學生飲用奶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和再制干酪團體標準(試行稿)。目前,已有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新希望等16家企業的25家工廠生產的低溫巴氏奶和發酵乳進入學校供學生飲用。
2000年,國家七部委聯合啟動實施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旨在向在校中小學生提供一份優質牛奶,促進中小學生發育成長、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水平。與市面上銷售的普通牛奶或兒童奶不同,“學生飲用奶”無論在奶源品質還是生產工藝上都有更高標準,相關產品經中國奶業協會許可方能使用“學生飲用奶(SCHOOL MILK)”標志。
考慮到各地交通運輸情況及學校儲存條件的限制,為保障學生飲用奶的質量安全,常溫乳制品一直是“進校園”的主力。李棟稱,此次增加低溫乳制品試點,主要是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關于學生奶進一步增加產品種類、擴大覆蓋范圍的要求。
蒙牛集團學生奶業務部總經理劉永勝向記者透露,目前蒙牛的國家“學生飲用奶”擁有18個SKU,主要包括純牛奶、調制乳、常溫酸奶、低溫酸奶等品類,尚沒有覆蓋低溫巴氏奶。此前,酸奶品類并沒有進入國家“學生飲用奶”范疇。由于低溫酸奶剛剛進行試點推廣,前期僅在工廠和配套設施完備的武漢進行試點,受試點范圍所限,低溫酸奶目前在蒙牛學生奶板塊占比較小。
劉永勝認為,國家“學生飲用奶”之所以在品類上擴容,出發點是通過口味引導孩子喜歡上乳制品,如一些乳糖不耐的孩子可以在學校選擇酸奶。“我國有2億多個兒童,我認為從商業角度來說,學生飲用奶擴容給乳企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得更規范,邊推廣牛奶邊進行食育教育,不能把商業放在第一位。”
300余企業參與學生奶
記者注意到,參與此次低溫巴氏殺菌乳、發酵乳等學生奶新品類試點工作的,除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新希望等全國性乳企外,還包括南京衛崗、徐州衛崗、浙江美麗健、淮南益益、鄭州花花牛等區域乳企。
而在一些區域乳企中,學生奶甚至是營收主力。財務報表顯示,2020年11月,山西省大同市最大的區域性乳企牧同科技掛牌新三板。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一季度,牧同科技因政府補貼確認的其他收益占同期公司利潤的45%以上;在下游乳制品銷售渠道中,地方教育局采購的學生奶成為第一收入來源。
學生奶對乳企來說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據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學生奶在各乳企占比較小,且學生飲用奶具有一定公益性質,利潤通常僅有1-2個百分點,在個別地區甚至貼錢操作。不過,學生飲用奶計劃一方面提升中小學生營養狀況,體現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從小培養孩子的飲奶習慣,利于品牌在學生家庭的滲透。“這也是學生奶利潤微薄,還有那么多企業參與的原因。”
原農業部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國家“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為123家,隸屬于73家集團公司,日處理生鮮乳總能力5萬多噸;備案學生飲用奶奶源基地354家,泌乳奶牛總存欄40多萬頭,日均供應生鮮乳1.2萬多噸;全國學生飲用奶在校日均供應量達2130萬份,惠及2600萬中小學生、6.3萬多所學校。
“學生奶更多是公益項目,追求的不是利潤。蒙牛把學生奶當成戰略產品,優先保障學生奶的供應。”據劉永勝了解,目前國家“學生飲用奶”和地方認證的學生奶可覆蓋1億學生群體。參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企業有120多家,加上地方認證的學生奶企業,整體數量達到300多家。
目前,蒙牛在國家“學生飲用奶”的占比約為20%,處于行業第一位,每天有近680萬孩子飲用蒙牛學生奶。不過,學生飲用奶在蒙牛常溫板塊的營收占比僅為3%,重點市場集中在湖北、河南、山東、川藏等地區。
劉永勝解釋稱,學生奶總體量小主要采取的是國家項目制推廣,有一部分政府采購,還有一部分是校企合作開展征訂,為防止學生奶過度商業化,后一種形式進展緩慢。他呼吁借鑒日本模式,把學生飲奶寫進法律。
關鍵詞: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