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躋身進入國內第一陣營。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9》所透露的內容,這份報告即將在2019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峰會上正式發布。12月26日,峰會將于廣州市海珠區創投小鎮召開。
報告:數字產業化呼吁粵與港澳優勢互補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開始進入到縱深階段,2018年規模達到31.3萬億元。
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應擔當重要角色,大灣區戰略定位將進一步優化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以基礎研發、數字技術和應用場景為一體的“數字灣區”,將成為大灣區發展最鮮明的特征。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方面都具有優勢的廣東,應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通過合作將廣東的產業制造能力和港澳的基礎研發能力進行優勢互補,打通整條創新鏈。
峰會:兩院院士到場解讀大數據等關鍵技術
本次峰會圍繞“數字經濟”這一核心主題,將展現和解讀廣東建設“數字灣區”為國民經濟轉型提供新動能、為產業發展賦予新動力過程中的有效實施路徑與典型應用案例,重點聚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著力促進“數據資源化、要素流通化、共享制度化、應用融合化、紅利升級化”,進而實現“包容創新、普惠共享,多元共治、開放合作”。
據主辦方介紹,相較于2018年舉辦的第一屆峰會,此次峰會側重數字經濟集聚新型產業,聚焦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科技與實務。伴隨著數據成為新要素,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數字技術對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重要意義。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洪淵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將到場,圍繞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產品和成果案例作主題報告演講。此外,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將就廣州市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創新扶持計劃作報告,深度分析未來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則將針對大灣區數字人才隊伍建設與粵港澳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發表做主題發言并分享經驗。
廣州:股權創業風投機構管理資金8600億元
在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關的實務方面,廣州已有成果。據統計,廣州已設立50億元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全市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機構從2012年的100多家、管理資金規模不到300億元,迅速發展到目前的6200家、管理資金規模近8600億元。
采寫:南都記者劉雪 通訊員蔣曉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