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網約車服務商Go-Jek通過多元化,成為一家該地區的移動互聯網巨頭。據外媒最新消息,Go-Jek高管11月29日表示,該公司正在擴大其國際業務,目標是在大約五年內讓海外市場的用戶占到總用戶的一半。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Go-Jek八成的用戶來自印度尼西亞。該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蘇利托在新加坡的一次媒體活動上表示,實現外海用戶占到50%目標的時機“不是很確定,但目標可能是五年內”。當天的媒體活動是為了慶祝該公司進入新加坡市場一周年。
這位高管還表示,Gojek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想聲明,我們想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公司,而不是區域性公司。全球化發展將為我們提供了超越現狀的機會。”
他也表示,這并不意味著公司立刻會進入東南亞以外的特定國家或地區,但“如果合適的機會出現,也許我們會。”
在谷歌和騰訊控股等全球投資者的支持下,這家印度尼西亞公司去年走出了印度尼西亞,開始海外擴張,迄今已進入新加坡、越南和泰國。Go-Jek還打算進入菲律賓網約車市場。
無論是在網約車還是互聯網服務方面,Grab是Go-Jek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對手。目前在菲律賓Grab屬于獨家經營的地位,不過Grab在獲得網約車牌照之前也曾經被拒絕兩次。
Go-Jek公司周五表示,在競爭對手Grab總部所在的新加坡,過去一年共完成了3000萬次網約車服務。
同一天,該公司宣布與新加坡出租車運營商Trans-Cab服務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這家公司在新加坡擁有約3000輛出租車,未來用戶可以通過Gojek應用程序預訂Trans-Cab的出租車。
Go-Jek還宣布稱,該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有2920萬月度活躍用戶,在越南有430萬,在泰國有200萬,在新加坡有80萬活躍用戶。
今年10月份,Go-Jek前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納迪姆·馬卡里姆(Nadiem Makarim)離開公司,擔任印度尼西亞教育部長,隨后,蘇利托和Go-Jek的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凱文·阿魯維(Kevin Aluwi)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
在東南亞網約車市場,過去馬來西亞華人創辦的Grab(軟銀是大股東之一)和Uber公司展開了龍虎爭霸,在軟銀集團成為Uber的大股東之后,軟銀展開幕后撮合,Uber把東南亞地區網約車業務轉讓給了Grab,并獲得對方少數股權。隨后,Grab開始在網約車和綜合網絡服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不過另外一家公司Go-Jek快速發展業務,成為Grab一個新的對手。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超級APP”商業模式的影響下,Grab、Go-Jek等東南亞網約車公司也展開了業務多元化進程,他們進入了餐飲外賣、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等領域,通過旗下APP提供越來越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服務。
Go-Jek之前已經在內部設立了互聯網金融部門“Go-Finance”,據國外媒體最近報道,Go-Jek還將把互聯網金融部門分拆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名叫Dkatalis。
目前,Dkatalis目前正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招聘員工,并將把原來的金融部門員工轉移到新實體。
在提交給新加坡會計和公司監管機構(ACRA)的文件中,Dkatalis公司自稱為金融服務的技術平臺。
不久前,外媒還報道稱,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正在和Go-Jek進行談判,內容是有關投資入股以及業務合作。亞馬遜希望能夠利用Go-Jek在東南亞地區的網約車和配送車輛資源。
有消息稱,Go-Jek的資本估值已經高達100億美元。(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