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四年時間,在歐美嘗試高科技機器人工廠,但阿迪達斯最終還是選擇放棄。
11月12日,德國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宣布,最遲將于2020年4月關閉位于德國安斯巴赫和美國亞特蘭大的兩座速度工廠(Speed Factory)。這意味著,從2016年正式投產的自動化機器人工廠項目告終。
阿迪達斯表示,雖然公司決定關閉速度工廠,但不會拋棄相關創新技術,部分技術會轉移至亞洲地區的合作制造商,繼續用于改善運動鞋生產流程。
在這家運動大牌看來,把生產技術環節部署在亞洲依然“更加經濟和靈活”。
與此同時,阿迪達斯將繼續與速度工廠的運營商Oechsler合作,共同生產部分Boost科技減震鞋底、足球鞋底以及探討4D打印領域的技術。
負責全球業務的阿迪達斯執行董事Martin Shankland表示,“我們從建立和運營速度工廠中學到很多知識,開創了新的生產流程,大幅縮短運動鞋的生產時間。非常遺憾,我們在安斯巴赫和亞特蘭大的合作已經結束,感謝所有項目參與者。”
盡管阿迪達斯選擇放棄繼續運作速度工廠,但NPD體育產業分析師馬特·鮑威爾(Matt Powell)認為,機器人生產對于阿迪達斯而言并非一次完全失敗的嘗試。
“這些速度工廠是一個實驗,看看生產如此接近消費市場是否真的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鞋子制造效益良好,他們可以在美國和德國迅速擴大,實驗過后,他們明智地放棄了,”馬特·鮑威爾說道。
早在2015年10月,阿迪達斯與德國工程公司Manz AG簽署一項協議,后者為速度工廠提供技術支持。
這是一個試探性過渡項目,除了通過極高的自動化程度實現快速運轉之外,阿迪達斯的另一考慮是試圖讓生產端更靠近消費端。
2016年,阿迪達斯第一家速度工廠在德國安斯巴赫啟動。該工廠面積約4600平方米,以機器人生產為主,僅保留160個技術崗位。
同年9月,速度工廠產出第一雙運動鞋,一款名為Futurecraft M.F.G.(Made for Germany,德國制造)的超級限量版跑鞋。阿迪達斯曾為其發布一支3分鐘的廣告片,不僅介紹這款鞋,還展示它的生產過程。
在阿迪達斯的速度工廠里,一個生產單位大約有6臺機器,被分為兩組生產線:一組制作鞋底,一組制作運動鞋的其他部分。一雙鞋從開始到生產完成,全過程只需要5小時。
2017年底,在美國亞特蘭大,阿迪達斯全球第二座速度工廠開張。這座完全自動化的機器人工廠,占地約6800平方米,雇傭約150名員工。
當時,德國品牌表示,隨著機器人工廠相繼開張,未來將提供快速、價格實惠且真正定制化的運動鞋。但這些想法需要一段時間成為現實,阿迪達斯稱項目處在技術探究的測試階段。
阿迪達斯對速度工廠的量產目標是,2020年前,兩座工廠年產量合計達到100萬雙。相較于全年4億多雙運動鞋的產量,這個數字規模并不大。至于未來長期,阿迪達斯曾表示希望速度工廠產量能占據總額的一半。
雖然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出現讓企業看到制造業的未來方向,但從阿迪達斯的嘗試來看,要想把大量生產環節放在歐美等核心消費市場,在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似乎并不現實。
今年10月,制造商申洲國際曾發布公告稱,將投資約1億美元,為合作企業阿迪達斯在越南興建一座專門的成衣生產設施。新工廠將于2021年開始逐步投產,以求舒緩產能緊張情況,提升生產靈活性。
隨著中國制造行業勞動力成本提高,阿迪達斯等品牌面臨的成本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生產轉移至越南、柬埔寨、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等勞動力和原料都更為廉價的東南亞國家。記者 | 羅盈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