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字樓二房東公司WeWork上市失敗,估值出現了雪崩式暴跌,輿論普遍認為WeWork這次失敗是全球科技公司投資、上市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影響。據外媒最新消息,被指內部管理混亂的WeWork仍然被傳出一些不可思議的“奇葩新聞”。據悉,WeWork的聯合創始人兼前任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曾計劃讓自己的兒子、孫子未來繼續掌控這家公司。
在外界的批評之下,諾依曼之前已經辭去了首席執行官的職務,暫時保留董事長職務。他曾經在公司中雇傭了許多親朋好友,不過新的管理層正在清理這些人員,切斷和“諾依曼時代”的聯系。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諾依曼今年1月給員工的一次演講中,他曾經表示,WeWork“不僅僅是受(他)控制的,而且是世世代代受到控制的。”
據報道,他繼續說,雖然他和妻子麗貝卡·諾依曼共有的五個孩子“不必管理公司”,但他們“必須保持公司的道德指南針”
據報道,諾依曼甚至告訴自己的孩子:“重要的是,有一天,也許100年,也許300年之后,我的一個曾孫女會走進那個房間說,‘嘿,你不認識我;我實際上控制了這個地方。你的行為方式不是我們創造這家公司的方式。”
諾依曼繼續說道:“如果我們做得對,幾年后不同的首席執行官將會出現,但我們會關注這些基本價值觀和基本道德標準,不允許他們改變。”
這聽起來像是諾依曼的又一個古怪表態,他有戲劇天賦。(今年早些時候,他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將WeWork公司比喻為一顆罕見的寶石,問道:“你知道一顆鉆石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制造出來嗎?”)
但是在WeWork開始分崩離析之前,諾依曼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可以把權力傳給他的繼承人。盡管許多公眾股東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享受到類似諾依曼從投資者那里獲得的雙重股權(超級投票權),這種股權不僅在公司上市后一段時間內,甚至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賦予創始人更多投票權,而且其權力也可以傳給他們的子女。
所謂的雙重股權架構,指的是某些股票擁有更多的投票權,這讓創始人通過并不占多數的股票比例保持了對公司的控制大權。
美國法律學者羅伯特·杰克遜之前表示,在2004年至2018年間,近一半以雙重股權架構上市的公司給予公司內部某些人士“永久的超大投票權”
杰克遜警告說,這些公司要求股東相信管理層的商業判斷——不僅僅是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永遠。這種永久的雙重股權架構設計要求他們信任創始人的孩子,還有他們孩子的孩子,還有他們孫子的孩子,這帶來了這樣一種前景可能性: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以及最終對普通大眾退休儲蓄投資的控制權,將永遠由一小批精英企業內部人士持有,他們將把這一權力移交給他們的繼承人。
在上市失敗后,WeWork公司進行了重大重組,除了諾依曼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之外,他的投票權已經被大幅削減。另外,這家公司正在拋售非核心資產(包括一所紐約的私立學校),計劃大規模裁員,收縮在一些國家地區的寫字樓擴張計劃。
據國外媒體報道,諾依曼屬于十分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他曾經表示自己以后要競選以色列總統,另外宣稱自己的公司能夠給地球人口解決福利等問題。另外,他曾經在公司內部對員工大吼大叫,還喜歡在辦公場所充滿震耳欲聾的音樂聲,喜歡赤腳走路。
在上市之前和投資機構的接觸中,WeWork估值大幅暴跌,從軟銀集團今年初進行投資時給出的470億美元,暴跌到了100多億美元,估值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諾依曼個人的因素,投資人認為諾依曼導致WeWork內部管理十分混亂。
其他估值暴跌的原因還包括公司長期虧損,而美國資本市場對科技公司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看重盈利能力和盈利時間表,對于所謂的商業模式概念或者故事失去了興趣。
另外,一些投資機構也認為WeWork根本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許多美國房地產公司在從事萬美元的寫字樓二房東(租賃之后裝修、再度出租)業務,WeWork沒有資格享受科技公司的高估值。
最近,美國線下股票轉讓市場的信息顯示,WeWork每股股票的價格不到20美元,公司估值繼續暴跌到了70億美元,相當于470億美元估值的一個零頭。
據悉,上市失敗后的WeWork正在考慮下一步融資方案。軟銀集團計劃投資50億美元,但是不要求獲得公司控制權,摩根大通銀行也準備聯合其他銀行提供50億美元的貸款。WeWork預計將會從軟銀或者摩根大通的資金援助方案中選擇一個。(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