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國旅游企業的云端轉型也正在取得進展。
在逐漸適應了云端服務之后,中國旅游企業向云端的轉型也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進展,為開發人員提供的支持使得他們可以更加自由、靈活地開發創新軟件。這些企業招募數據科學家等專業人士推動機器學習項目發展,確保項目從構思、產品開發到布署都得到充分的支持。
云計算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使對早在數十年前已經布局IT基礎設施的公司來說同樣如此。云服務究竟是對現有基礎設施的補充還是替代,這個問題仍未有定論,但毫無疑問的是,云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試想一下,假如每個旅游科技公司或在線旅游電商公司日均需要處理30-40億次旅行路線安排,這將會是怎樣的情景!為了更快速處理用戶搜索,旅游企業必須借助云端緩存技術。這樣既能保證大規模的搜索服務,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服務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還包括:
提升網站等在線設施的性能,例如:減少系統停機故障次數。
機器學習,以提供個性化體驗,例如: 推薦旅行產品或優惠信息。
云基礎設施分硬件和軟件兩部分, 包括服務器、存儲設備和虛擬化軟件等。其中,服務器按照可存儲、管理數據以及運行應用程序等進行設計。
為酒店等行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平臺的石基集團首席架構師Michael Heinze表示,“石基幾年前由傳統托管模式向100%云環境轉變。目前,我們所有業務都在云端進行(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部署在云端網絡而不是本地部署),我們的合作伙伴也是如此,他們幾乎完全基于阿里云的公共云服務。 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服務器、代碼、系統等都部署在阿里云上。”
雖然使用云服務在初創公司非常普遍,但航空公司、銀行等傳統企業要從傳統的存儲托管環境下進行轉型并不容易。
專家指出,云計算具有諸多優勢,如節約成本、人力和能源,便于整合資源等。
看到上述優勢,中國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已經開始發展云技術。
“幾年前,我們開始使用私有云,由公司內部專門部門管理,”這位航空公司高管表示。 私有云通過互聯網或私有內部網絡提供計算服務,只適用于選定用戶。 除了具備公共云的自助服務、可規模化和靈活彈性外,私有云用戶還可以通過本地托管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用戶可以有更多控制權,并獲得定制化服務。
開啟“去服務器”之旅
云計算包括多種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
IaaS指通過互聯網提供虛擬化云計算的服務。
PaaS指提供商在其自有基礎設施上托管硬件和軟件的服務。
SaaS指允許用戶通過互聯網連接和使用基于云的應用程序的服務。
私有云可以提供兩種云服務模式:IaaS和PaaS。 私有云還可以與公有云結合,建立混合云。
Heinze解釋說,過去開發應用程序時,企業必須要有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架構及防火墻等多重設施,并通過多個服務器進行。 “整體基礎設施通常是內部管理的,”他說。
2008年以后,硬件層逐漸被剝離,從操作系統開始所有層面都由企業用戶內部進行管理。直到8年前,云才真正出現,并帶來數據庫服務的興起。
通過增加抽象層,軟件開發人員不再將精力放在基礎設施上,而是主要關注開發、部署和監控解決方案。通過“去服務器”,云平臺讓開發人員編寫代碼時無需關心底層基礎架構。“ 3—4年前,‘去服務器’開始實現,開發人員因此可以專注于開發,無需處理流程、配置和安全等問題,”Heinze補充道。
克服挑戰
數據安全管理仍然是云端開展業務的最大挑戰,某位業界高管表示。
“數據丟失泄漏、數據隱私侵權、保密條款違規等都是企業擔心的問題。如何讓企業相信云端的數據不會被外人獲得?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基于云計算的應用程序或解決方案。但我認為安全性是早期云計算使用者面臨的最大問題。云計算成本對于中高級用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其他問題還包括:缺乏資源、專業知識、管理控制、合規問題和數據遷移等。”國內某企業高管表示。
Heinze表示,端到端加密可以保障傳輸中數據的安全性。 “但是靜態數據的安全仍然需要共同努力。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中國的網絡安全法(CSL)等法規已經實施。擁有全球數據的旅游公司在收集中國或歐洲消費者個人數據時,需要遵守數據所在地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規定。”Heinze稱。
“石基集團遵守各國數據保護要求,集團對數據進行深入檢查和隔離,區分商業數據和個人數據,消費者的個人數據會得到更多保護。我們擁有專門的團隊和基礎設施保護個人數據,并且在組織層面、技術層面、系統層面等設置了更多的安全保護措施,確保訪問合法,避免數據濫用。”
“我們在尋找最有效的方式管理非關鍵數據,同時也在評估最安全(價格往往也更高)的方式保護消費者的關鍵數據。”Heinze總結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