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首席執行官杰克·多西在他的這份主要工作中獲薪幾乎為零。
上周早些時候,推特公司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披露了這一消息。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多西2018年的年薪僅為1.4美元,約合9元人民幣。這一數字象征了該平臺允許用戶輸入的140個字符,據悉,多西在過去3年還拒絕了所有薪酬福利。
文件以一種贊美的口吻宣布了這個消息,“為了證明他對推特長期價值創造的承諾和信念,我們的首席執行官拒絕了2015-2017年的所有薪酬和福利,2018年,他拒絕了除1.4美元外的一切收入。”
盡管這筆薪水微不足道,但只領微薄年薪的做法在互聯網業內并非罕事,甚至演變為潮流。在過去10年左右,硅谷高管領取的最低工資已經相當普遍。這些高管名單中包括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全球大型數據庫軟件公司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等。Facebook創始人馬可·扎克伯格從2013年起,宣布只拿1美元年薪,并主動放棄任何獎金和補貼。特斯拉首席執行長馬斯克也在同年表示,在公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他不會接受任何薪水。
這股風潮隨后刮向國內,“1元年薪”俱樂部規模逐漸壯大。2015年8月,劉強東宣布將自己未來十年的年薪降至1元。2016年,樂視成立12周年之際,賈躍亭承認樂視由于擴張過快導致燒錢太多,表示即日起自愿永遠只領取1元年薪。
更徹底的做法還包括零薪水勞動,在一次節目中,馬云曾透露,自己從1999年創建阿里巴巴起從未領過工資,至今已有20年沒有薪水。
低薪宣告的背后傳達了首席執行官們的高調姿態。這些姿態通常涉及對公司未來的雄心、成本控制、甚至是在艱難時局下力挽狂瀾的決心。
盡管如此,1元年薪的做法并不會對這些高管們的收入帶來事實性的影響。工資并不代表他們全部的收入構成,甚至只占很少一部分。數據顯示,11位年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的CEO,其工資占總收入的比例僅為2.7%。
根據2017年披露的文件,杰克·多西持有超過1600萬股推特股票,按該公司周二的股價計算,他擁有價值5.57億美元的財富。他還從支付公司Square首席執行官的第二份工作中獲取了極大的收入。《福布斯》援引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稱,截至2018年,多西拋售了Square總價值8000萬美元的股票。
同樣,喬布斯在任職期間都是1美元年薪,但他手握蘋果550萬股票。此外他還是迪士尼最大的股東,占股7.4%,市值達百億美元。甲骨文的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在2013年的收入達到7700萬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源于股票期權。而在最近,CNN披露了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的八萬美元年薪,據悉,這一數字在過去20年間從未變過。但貝佐斯坐擁亞馬遜16%的股份,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
視線轉移回國內,劉強東宣布只領1元年薪且無現金獎勵的薪酬計劃背后,他早已獲得董事會獎勵的公司股權的 4%(每股執行價格 16.7 美元,相當于每股 ADS33.4 美元)。同時根據薪酬計劃的背后的股權激勵計劃,劉強東還被授予 2600 萬股 A 股股權,相當于公司流通股的 0.9%。
此外,高管的個人消費通常由公司承擔,高管減薪不意味著高管的個人消費會受到影響——他們通過報銷費用的方式,獲得收入。據CNN報道,亞馬遜公司每年都要支付一大筆錢來確保貝佐斯的安全:自2010年以來,貝佐斯每年至少消耗160萬美元的安全相關服務和商務旅行。
而在現實層面上,企業高管低薪、免薪也起到避稅的效果。按照我國目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稅率,45%的稅幾乎將高管的收入“攔腰減半”,因而在國內很多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中,高管只拿很少工薪甚至不拿薪水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周天財經》對此評論稱,對于年薪動輒千萬的 CEO 而言,降低并非主要收入的年薪,其實就是在給自己和公司減小稅收上數百萬的財產流失。節省下來的資金對企業發展與持股人的長期利益多有好處。盡管人民日報也曾撰文批評“一元年薪”背后的避稅動機,但也從反面反映了它在降低稅收上行之有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