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旗下服務業務吸金能力探秘
蘋果的重心在發生變化。最近數年,iPhone銷售進入高原期,現在,包括從App Store應用商店到許可交易在內的服務業務,被確立為拉動營收增長的新動力。蘋果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想向用戶銷售能通過手機使用的服務,為它帶來源源不斷的營收。
這一新方向將成為蘋果下周“It’s Show Time”發布會的亮點,外界普遍預計屆時蘋果會發布兩款重要的訂閱服務:提供原創影視節目的電視服務、集多種付費新聞來源和刊物于一體的“蘋果新聞”服務。
據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稱,在最近一個財季,公司服務業務營收超過109億美元,在“每個地區性市場”都創下新記錄。庫克還表示,2020年服務業務營收在2016年基礎上翻番的計劃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上個財季蘋果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9%。
與蘋果部分其他業務相比,服務業務表現相當好:服務業務每季度帶來的營收超過Mac(上一財季為74億美元)、iPad(67億美元)、“可穿戴、Home和配件”業務(73億美元)。隨著蘋果開始大力推廣服務業務和推出新服務,服務業務超過這些業務的趨勢會愈演愈烈。
那么問題來了:哪些服務業務為蘋果貢獻了這么多營收、它們的表現如何?蘋果在財報中沒有單列各項服務業務的業績,因此對外界來說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好在我們知道蘋果服務業務大家庭的每個成員、它們的價格以及表現。鑒于蘋果服務業務將進入一個新時代,本文將分析它們目前的狀態。
Apple Music用戶達5600萬
Apple Music
Apple Music是蘋果服務業務大家庭中最知名的成員,因為它是最現代(發布時間是2015年,當時蘋果已收購了Beats Music)和最有趣的在線音樂服務之一。
《金融時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Apple Music擁有5600萬用戶;相比之下,截至2019年2月,Spotify付費用戶達到9600萬。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Apple Music用戶是活躍付費用戶。蘋果提供免費試聽,Apple Music還與部分Verizon移動數據計劃捆綁銷售。
假定所有用戶每個月支付10美元(不考慮家庭計劃、捆綁銷售等因素),Apple Music每年能帶來約67億美元營收。
價格:每月10美元(學生計劃價格為每月5美元,家庭計劃每月價格為15美元)
蘋果如何創收:訂閱費、運營商補貼
App Store / Mac App Store
蘋果營收最大的貢獻者之一可能是極其受歡迎的App Store。據估計,截至2018年5月,自問世以來的10年中App Store應用下載量超過1700億次。
大多數App Store營收并非來自付費購買、下載應用,相當高比例的營收來自《堡壘之夜》(Fortnite)、《糖果粉碎傳奇》(Candy Crush)等免費增值游戲,以及Netflix、Tinder、YouTube等應用的應用內購物服務。市場研究公司App Annie最新估計的數據顯示,App Store中下載量最高的50款應用,要么是依靠用戶訂閱費創收的大型服務,要么是免費增值游戲。即使是微軟《我的世界》(Minecraft)、自拍軟件Facetune等人氣最高的付費應用,在創收方面也不如依靠應用內購物模式創收的免費應用,更別提應用內購物模式還有助于增加應用的用戶數量。對于應用通過應用內購物和付費訂閱模式獲取的營收,蘋果都會從中分一杯羹。
這些“免費”應用給蘋果帶來巨額營收。截至2018年6月,蘋果向App Store應用開發者支付了1000億美元。如果按蘋果抽成30%(通常是這一比例,但不是絕對的)計算,App Store應用銷售額總計約為1420億美元,這意味著過去10年中,蘋果因運營App Store獲得了420億美元營收。
過去數個月,蘋果因App Store的商業模式而飽受批評:美國最高法院在審理一起iOS App Store反壟斷訴訟,原告指控蘋果在iOS應用市場上享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Spotify向歐盟投訴了蘋果對應用營收抽成30%的行為,稱蘋果在推廣其Apple Music服務時獲得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價格:取決于所購買的內容
蘋果如何創收:游戲中的應用內購物、應用銷售和應用訂閱
iCloud
從理論上說,每名iPhone、iPad或Mac用戶同時也是iCloud用戶,因為蘋果向所有用戶提供5GB的免費存儲空間。但就創收而言,重要的一部分是付費計劃——用戶每月支付一筆費用可以獲得額外的存儲空間。
在存儲和共享文件方面,iCloud的品牌知名度可能不如Dropbox或Google Drive,但在吸引用戶方面,它有一些巨大優勢:它是把iPhone和iPad內容備份到互聯網的唯一途徑。iCloud能備份手機上的幾乎所有內容。例如,當拍攝的照片過多時,備份過程就會中止,這會促使用戶花錢購買更多的存儲空間。
蘋果似乎對此一清二楚:價格最低的iCloud計劃每月價格僅為99美分,用戶可以獲得50GB存儲空間,這樣的低價格使得用戶更可能掏腰包。雖然每名用戶每年12美元的費用聽起來并不高,但如果考慮到全球iOS設備用戶超過10億,累積在一起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蘋果高級副總裁埃迪•庫埃(Eddy Cue)2016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當時iCloud用戶數量高達7.82億,不過庫埃指的是全部用戶,蘋果從未披露過付費的iCloud用戶數量。
價格:每月0.99美元(50GB)、每月2.99美元(200GB)、每月9.99美元(2TB)。存儲空間為200GB和2TB的計劃可以共享為家庭共享計劃。
蘋果如何創收:訂閱費用
iTunes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iTunes / Apple Books
iTunes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在線娛樂領域的主宰,Spotify、Apple Music、Netflix和Hulu等流媒體服務的快速興起削弱了它的統治地位,目前消費者購買的音樂、電視節目和電影大大減少,但它仍然給蘋果帶來巨額營收。iTunes是大量不同類型內容的一站式商店,與蘋果所有其他服務一樣,它也是所有蘋果設備的“中心”。想在Apple TV上租賃一部電影在晚上看?iTunes可以滿足這一愿望。隨著蘋果將iTunes領地擴大到三星智能電視等其他設備,它可能未來仍將是蘋果創收戰略的一部分。
iTunes還包括Apple Books,它基本上就是圖書版iTunes。Apple Books是最大的電子圖書商店之一,是蘋果服務業務營收的另外一個來源。
此外,知名度不高的iTunes Match訂閱服務也是iTunes的一部分。iTunes Match價格為每年25美元,能在用戶不同設備間同步音樂,類似用戶個人專用的云音樂服務。
價格:取決于購買的內容;iTunes Match價格為每年24.99美元。
蘋果如何創收:購買內容、訂閱費用。
Apple Pay
Apple Pay是蘋果的支付系統——其中包括利用Apple Pay在電商網站和應用內購物,在實體零售店支付購物款,利用Apple Pay Cash轉賬。
蘋果稱,它不為使用Apple Pay向“用戶、商家和開發者”收費,但媒體報道表明,它仍然會從每筆交易中獲得少量抽成,這筆錢似乎來自發卡行。在Apple Pay推出的2014年,有媒體報道稱Apple Pay對美國銀行收取的費率相當于交易金額的0.15%。
蘋果稱,上個季度Apple Pay處理的交易金額達到18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逾2倍。我們不清楚這些交易會給蘋果帶來的營收,但絕大多數交易似乎發生在美國境外,尤其是移動支付普及的國家
Apple Pay Cash也能給蘋果帶來營收。當用戶使用借記卡轉賬時,這一服務是免費的,但利用信用卡轉賬時收取的費率為3%。
價格:通過與信用卡捆綁的Apple Pay Cash轉賬金額的3%。
蘋果如何創收:用戶、銀行的交易費
質保服務成蘋果服務業務重要組成部分
AppleCare
AppleCare+是延長期限的蘋果質保服務:它使用戶能獲得時間更長和更全面的質保服務。
AppleCare+還是蘋果iPhone升級計劃的一部分。與蘋果這么多服務一樣,蘋果從未披露AppleCare+用戶數量。
價格:iPhone的AppleCare+價格為129至199美元,MacBook筆記本為249至369美元,iMac和Mac臺式機為99至249美元。
蘋果如何創收:保修費
許可
與本文中列出的其他服務不同的是,這項服務并不面向消費者,但它是一項大業務。蘋果向希望使自己的服務入駐iOS設備的公司出售許可,例如谷歌成為iOS設備的默認搜索引擎,The Weather Channel為iOS設備提供天氣數據。蘋果設備上的“攤位”價格不菲,這一業務占到蘋果服務業務營收相當大的一部分。
許可協議是蘋果業務中尤其不透明的一個部分。我們了解蘋果許可業務情況的最近一年是2014年。法院文檔顯示,根據兩家公司簽定的營收分享協議,谷歌為成為iOS設備默認搜索引擎向蘋果支付了10億美元。但分析師最近估計的數據顯示,這一金額已經上漲到90億美元。
價格:免費
蘋果如何創收:向谷歌等希望使自己的服務出現在蘋果設備中的公司收取許可費。
地圖、Siri、免費iCloud服務
截至最近的一個財季,蘋果將iPhone、iPad和Mac銷售價格的一部分“轉化”成服務業務營收。蘋果認為,地圖、Siri和部分iCloud服務(例如iMessage)的成本應當計入設備成本中。
這是意義深遠的一個變化:當蘋果開始考慮為這些免費服務支付的費用時,2018年第一季度服務業務營收增長了7.7%,由84.7億美元增長至91.3億美元。
價格:免費?才不是呢,從技術上說,在購買iPhone時用戶就為這些服務買單了。
蘋果如何創收:銷售硬件。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道,請微信搜索“iFeng科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