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給出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視企業的出貨量迅猛增長,TCL、海信、創維、小米等中國電視企業表現出色,其中TCL更首次擊敗LG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視企業。
中國電視企業出海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培養出了眾多的電視企業,它們在國內市場逐漸取得優勢的市場份額,而韓國電視企業和日本電視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日漸下降,韓國電視企業和日本電視企業在中國市場逐漸衰落也與它們難以接受超低的利潤率有關,2017年中國電視行業的凈利潤率低至1.5%左右。
隨著中國電視市場的逐漸飽和,甚至出現停滯局面,中國電視企業要繼續發展壯大需要走向國際市場;同時中國電視企業在中國在本土市場逐漸成長起來后,它們也有了向國際市場拓展的實力,全球前六大電視企業當中,有三家是中國企業,顯示出中國電視企業已擁有較大的競爭力。
從中國電視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策略來看,采取了自有品牌出海和海外收購并舉的方式。TCL早在2003年就收購了法國電視企業湯姆遜,不過由于消化不良導致它一度陷入虧損,近年來進軍海外市場主要以自有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海信則是通過收購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它先后收購了夏普電視北美業務和東芝電視;值得關注的是電視行業的后來者小米拓展海外市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以在印度市場智能電視市場取得市場份額第一名。
從2018年的成績來看,中國電視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中TCL、海信、小米的出貨量同比增長分別為20%、37%、229%,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外資電視企業采取防御姿勢
面對中國電視企業的猛烈攻勢,韓國電視企業兩強三星和LG選擇了保利潤放棄中低端市場。群智咨詢給出的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LG的電視出貨量分別下滑5%、4%,其中LG以微弱優勢敗給TCL失去了全球電視市場老二的位置,TCL、LG的電視出貨量分別為2785萬臺、2711萬臺。
其實這一趨勢早在2018年上半年就已顯示出來,當時TCL的出貨量同比猛增34%至1265萬臺,僅比LG的1310萬臺少45萬臺,顯示出趕超LG的勢頭,最終其在2018年成功趕超LG。不過從TCL在2018年的出貨量增速低于上半年的增速來看,顯示出下半年的增速已有所放緩,最終成功趕超LG,應該是LG下半年采取收縮策略所致。
從韓國電視企業和中國電視企業的排名發生改變可以看出,中國電視企業在全球市場已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不斷從韓國電視企業手里攫取市場份額。
中國電視企業得以奪取更多市場份額,與中國電視產業鏈的實力不斷增強有很大關系,中國最大的面板企業京東方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TCL旗下的華星光電也是全球前五大液晶面板企業之一,液晶面板占液晶電視的成本在六成左右,背靠中國低成本的液晶面板企業,中國電視企業得以不斷以成本優勢搶奪韓國電視企業的市場份額。
面對中國電視企業的猛烈進攻,韓國電視企業試圖以技術優勢抵御中國電視企業的攻勢。三星主推QLED電視、8K電視,目前正在推進QD-OLED電視、microLED電視技術;LG則是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企業,它正積極推動OLED電視的普及,第五大電視企業--日本電視企業索尼也是OLED電視的推動者之一,希望繼續在高端電視市場保持優勢以獲取利潤。
中國電視企業雖然憑借成本優勢不斷奪取市場份額,不過它們似乎逐漸難以忍受這種低利潤的局面。TCL集團已進行重組,剝離了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聚焦于以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為核心主業,以求提升利潤率;在電視市場突飚猛進的小米由于股價持續下跌,也迫使它開始關注利潤,這顯示出隨著中國電視企業市場份額的上升,它們也陷入了要市場還是要利潤的困惑當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