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手機產業的發展,其一部分基礎就在于手機供應鏈的技術創新和具備品質量產的能力。
進入2018年,手機行業延續了2017年底的遲緩發展態勢,國內頭部廠商紛紛加碼科研領域的投資,華為發布一系列芯片,OV相繼設立研究院并將創新源頭拓展至校園階段。面向高端市場的大戰正在展開。
而在其中關鍵部分手機供應鏈環節,由于馬太效應同樣明顯,供應鏈廠商間的最新布局一定程度影響著下一輪手機廠商前沿技術落地的趨勢。
10月23日晚間,歐菲科技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日本企業富士膠片擁有的鏡頭相關專利及富士天津全部股權。這是繼2016年收購索尼廣州工廠之后,歐菲科技在光學鏡頭領域的又一大型收購動作。此前的這筆收購令歐菲得以在國產供應商中,率先進入蘋果手機供應鏈體系。
同樣處在手機產業鏈頭部的IC設計公司匯頂科技,在23日則宣布研發出應用于智能鎖的活體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已量產應用到智能家居品牌中。通過物聯網布局或連接智能家居,同樣是手機廠商正在競逐的方向。
競爭激烈的供應鏈環節中,頭部廠商通過資本方式加速專利技術落子走向上游,亦或橫向布局至汽車、門鎖等物聯網的關鍵領域,顯示出手機整體產業鏈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延伸產業鏈布局
歐菲科技公告顯示,公司將合計耗資2800萬美元,獲取日本企業富士膠片株式會社的部分影像專利技術,和富士膠片光電(天津)有限公司的光學產品制造和銷售能力。
據介紹,這些資產重點包括在手機端和汽車端的光學鏡頭研發和制造技術。另據CISION統計,富士車載鏡頭全球市場份額約14%,排名第四。
早在2016年,歐菲科技通過收購索尼廣州工廠得以進入蘋果供應鏈體系,本質上與此次布局邏輯一致,即借助收并購方式,加快新技術的迭代和國際布局。
10月24日,旭日大數據分析師李春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菲科技此前一直想找一家鏡頭廠商進行投資,但因為涉及專利壁壘,可選標的很少。“攝像頭模組的關鍵三個零部件是鏡頭,sensor(傳感)芯片和vcm(音圈)馬達。前兩者成本最高,所以通過鏡頭廠商向上游延伸,對整個供應鏈把控有好處,鏡頭的技術壁壘相對攝像頭模組高很多。”
歐菲科技方面也向記者表示,此前收購索尼工廠,可接收其先進的技術積累及運營管理模式,整合消化吸收索尼完善的內部品質和運營管理系統。此番收購動作,為公司鏡頭業務產能迅速擴張提供了及時支持和有力保障,同時,車載鏡頭相關專利的獲取為公司在車載鏡頭領域的布局鋪平了道路。
對于延伸至產業鏈上游,歐菲表示,加強垂直產業一體化布局,可鞏固規?;€定可靠的供貨能力,提升產品設計和成本控制能力。
三季報中,歐菲科技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上漲120%-150%至18-20.5億元。公司表示,這源于雙攝/三攝模組出貨占比顯著提升;同時國際大客戶相關業務盈利能力提升。這里的“國際大客戶業務”,暗示著進入蘋果手機產業鏈帶來的業績貢獻正逐步釋放。
匯頂方面則向記者介紹,在IoT領域,2018年初匯頂并購了半導體蜂窩IP提供商德國CommSolid。通過整合其超低功耗移動無線基帶技術與匯頂位于美國加州的射頻芯片設計等能力,加速布局NB-IoT領域。
此次應用的活體指紋檢測技術,將更多運用在智能家居中。技術層面來說,這是將電容指紋傳感器、光學檢測傳感器集成到一顆傳感器中,通過指紋、血液以及心率信號驗證用戶指紋信息,起到識別并拒絕2D/3D假指紋的作用。
“門鎖上需要指紋匹配的MCU(微控制單元),我們做了專門開發,并增加指紋識別引擎,增加安全認證機制。傳感器以外,專門做了一個具有安全機制的CPU, 降低智能門鎖的開發難度。” 匯頂方面表示,2018年中國智能門鎖市場滲透率僅為3.5%,2021年預計將達12%,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0%,市場空間巨大。智能門鎖應用會是趨勢。
綜合來看,兩家頭部供應鏈公司,均是通過縱向業務的研發或整合,實現橫向業務多元布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統計,在上半年手機市場發展遲滯的階段,供應鏈廠商的業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情形。具備多元產品量產能力的公司得以獲得更好的業績表現,這也與部分新興技術落地尚需時間有關。
核心技術需繼續突破
國內頭部手機廠商對“黑科技”的開發與應用興趣,是具備資金實力的供應鏈公司加速自身科研或行業擴張的一大影響要素。這是因為當前手機產業的發展,其一部分基礎就在于手機供應鏈的技術創新和具備品質量產的能力。
10月24日,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內地供應鏈體系在近年來有所突破,但尚未達到全球第一地位,“至少在蘋果供應商中,內地進駐者多處在不太難的環節,很多高端配件還是國外領先一些。因此內地供應鏈還需要更多技術突破。”
這一定程度會影響到供應鏈企業的業績表現。Canalys分析師賈沫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全年國內手機銷售市場同比下滑10%,會對供應鏈的發展有所影響;此外,由于廠商仍會購買海外的元器件產品,在匯率波動環境下,此間產生的差價將由供應鏈先行承擔,這對公司的發展則帶來進一步挑戰。“會有一些廠商覺得今年比往年更難做。”他指出,產業鏈公司要保證訂單量,才能夠維持生存。
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頭部供應鏈企業的動態有一定信號意義。
進入蘋果供應鏈就是一個表現,賈沫認為,“進入蘋果體系,意味著供應商口碑的顯著提升,未來利潤更高的單子也容易談一些。”
而除了傳統意義上理解的,這將帶來更嚴格的產業鏈發展要求,和更高的品牌效應之外。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進入蘋果供應鏈也將同時打通安卓和IOS不同陣營的產業體系,為接下來業務延伸帶來機會。
上述歐菲科技和匯頂科技為代表的頭部企業,近年爭相布局汽車產業鏈,若順利量產,也將帶來利潤的提升。此前奧比中光財務副總裁陳彬就告訴記者,應用在汽車行業的3D視覺傳感器,其應用單價是應用在手機端的幾倍乃至幾十倍。
從手機產業轉道汽車,賈沫表示,一方面要考慮到產線轉移等問題,另外對耐用性、耐久性、防刮性等方面,是需要突破的一個方向。
“汽車可以說是介于手機、PC、平板這些智能終端以及IoT之間的產品。”上述人士分析稱,這是汽車領域被尤為重視的原因所在。
匯頂方面向記者表示,將形成移動終端、汽車、IoT三大類的業務布局,既有現有技術、產品的延伸,也有新技術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