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我國國產電影數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制作各類電影共計970部。而其中真正能登上大銀幕的卻只有376部。對于其余未能在院線上映的電影,與視頻平臺合作為其提供了完美的展示機會,與此同時,這種電影與互聯網的結合也催生出了新的電影形式——網絡大電影。
記者了解到,所謂網絡大電影,即時長與院線電影相近,但制作周期相對較短,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是以互聯網為首發平臺的電影形式。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在2014年由愛奇藝率先提出,并在之后的4年中贏來了爆發式增長。
近日,艾瑞咨詢發布了《網絡大電影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網絡大電影的市場規模約為1億元,而經過4年的磨合和發展,2017年網絡大電影的市場規模已經高達20億元,全年各平臺上映數量合計已達到1892部。
播放平臺方面,《報告》認為,愛奇藝、騰訊和優酷三家仍繼續領跑,在上線作品數量和播放量上處于領先位置。從播出方式而言,絕大部分網大均采用了分成比例較高的“獨播”模式,即僅在某一平臺播放。因為這一播出方式會為平臺帶來獨有的競爭優勢,所以平臺對于獨播作品的扶植力度以及分賬形式往往也會優于非獨播作品,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作品入駐自己的平臺。
關于發展趨勢,《報告》認為,未來網絡大電影具有如下三個發展趨勢。
趨勢一:監管逐步加強,為內容創作提供環境。網絡大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相關部門對于行業內相關內容和發行等方面的重視。并在去年推出了相關法規進行規范,同時行業內從投放平臺等上游企業開始進行行業自律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未來這種趨勢仍將持續。
趨勢二:明星、資本進入,提高了制作水平。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如鄭伊健、張藝興等眾多傳統明星、導演以及影視制作公司也紛紛加入網絡大電影的行列,對于尚處于發展階段的網絡大電影行業來說,他們的加入不僅會為整個市場帶來更多的流量和資金,同時也將成熟的電影制作、宣發手段引入。這也將促進網絡大電影的內容和制作逐漸優質化。
趨勢三:加大營銷力度,多方位提升網絡大電影影響力。在行業發展初期,網絡大電影的制作人將精力和投入主要放在了作品的制作上,而忽略了營銷的重要性,然而經過有效的營銷,一部網絡大電影所能獲得的收入會比未經過營銷有著可觀的提升。因此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同時,制作方也會加大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同時網絡大電影也可充分發揮自身投放靈活的優勢,依托平臺所具有的用戶大數據,或通過IP聯動等方式,準確吸引目標用戶群,提高用戶觀看意愿,帶來更多票房,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