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由埃森哲首次發布的《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只有7%的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成效顯著”的一個關鍵數字指標是過去三年中企業新業務的營業收入在總營業收入中占比超50%。
報告顯示,埃森哲基于與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的合作,對汽車及零配件、消費電子等八個行業450家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進行調研分析得出報告內容。
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朱偉向經濟觀察網介紹,當前中國消費數字化走在世界前端 ,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相對比較落后。當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面臨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齡化以及資源環境制約的挑戰,與此同時,新興的數字企業在十年中,市值和收入規模迅速超過傳統藍籌公司,數字化成為中國企業轉型的最大機遇。
報告內容顯示,7%的轉型成效顯著的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14.3%,其他企業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6%。2017年。7%的轉型成效顯著的中國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2.7%,同期其他企業為5.2%。
朱偉向記者經濟觀察網介紹:“不能完全的負面看待7%這個比例。中國各行業的數字化能力建設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從全球來看,該比例都不高。一方面,處在企業數字化轉型后面的企業毫無疑問會被淘汰,以前經濟環境好,資金比較豐裕,這些企業可能有外部的因素可以維持。未來數字化注定要降本增效,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前7%也不一定能保持。就像諾基亞與柯達,即使當時也很強大,但最終也落后于時代潮流。”
報告內容還顯示,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效也不同。
在汽車及零配件、消費電子、傳統零售等領域,轉型成效顯著的企業比例均在8.4%以上,而在醫藥、化工建材、冶金領域,轉型成效顯著的企業比例均在5.3%以下。朱偉介紹,所有的行業都有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感。只是離中端消費者近的企業,其業務轉型速度相對更快,傳統的化工,其轉型動力主要來自于行業,而不能從消費者處直接獲取。
報告對7%轉型成效顯著的中國企業分析得出企業的快速轉型主要依靠智能化運營和數字化創新兩大能力。朱偉也表示,傳統行業和離消費者近的行業轉型時在這兩大能力的著力點也不相同。“傳統制造業主要從智能化運營入手,實現降本增效,提高利用效率。消費型企業主要從數字化創新入手,接近消費者,了解消費者。未來要提升運營,更要加快創新”。
那么,企業如何實現業務的快速數字化轉型?
朱偉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當下很多人說企業轉型就是找死,不轉型就是等死。如何實現轉型與穩運營的平衡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難題。報告發布的最終目的也是希望為企業該采取哪些措施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指導意見。”
報告提出,通過對轉型領軍著優秀實踐的分析以及與對業界專家的訪談,在數字化轉型時,一把手推動、活性客戶關系、生態系統賦能、數據驅動、打造動態組織成為加速數字化的五大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