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ailyhodl消息,Reality Gaming正在倫敦建立一個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教學式加密商店。隨著數字貨幣的大熱,其實已經有多個商家都接受使用數字貨幣的付款方式。
數字貨幣支付日漸普及
在2010年,有個Laszlo Hanyecz程序員花10000比特幣買了兩張匹薩。這被認為是比特幣的首筆現實交易。近幾年,使用數字貨幣支付也越來越流行,訂酒店、訂機票、購物等活動都可在部分網站和商店用數字貨幣付款。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開始認同數字貨幣作為支付的一種手段,比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日本則是數字貨幣支付應用范圍最廣的國家。
自去年4月,日本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后,日本樂桃航空、大型零售商Bic Camera等公司紛紛響應號召,大量日本公司開始考慮接受數字貨幣支付。
由商家促成的數字貨幣支付變得越來越普遍,甚至用數字貨幣買房、買車、買鉆石等活動都已成為現實。
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使用者少 波動風險大
數字貨幣支付雖越來越流行,在倫敦建立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加密商店的行為還是過于冒險。但Reality Gaming聯合創始人Guy Pearce表示,建立這個商店是為了普及數字貨幣,并教公眾如何使用它。
美國新漢普郡有一家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名為Derrick J.Freeman and Steven Zeiler的商店。若消費者不持有數字貨幣,店員會幫助消費者下載安裝錢包應用。但是,對消費者來說,這樣的購物流程十分繁瑣,購物體驗不會很好。
而且,數字貨幣目前的普及程度不足,只有擁有數字貨幣的少數人有支付權,若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商店的消費者數量無法得到保障,盈利自然也十分困難。
除了業務維持的困難之外,數字貨幣目前實際可應用的場景并不是很多,業務拓展自然也會成為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商店的另一難題。
另外,使用數字貨幣支付還存在著一個未知數:數字貨幣的價格是不穩定的。
這意味著使用數字貨幣支付的交易會存在極大的波動風險。若是一些零售商店的小額購物交易,那這個不穩定因素影響還不是很大。
若是用數字貨幣進行買房、買鉆石等大金額交易,該筆交易完成后數字貨幣價格的波動風險或收益將由誰承擔,這是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當然,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這個不穩定因素將會被放大,后續問題將難以解決。
在此之前,也有過幾例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事件,加拿大肯德基曾推出“比特幣桶”,只接受加密貨幣支付,但這是一個限時的線上活動,因此不用考慮過多的后續運營及盈利問題。
委內瑞拉政府發行“石油幣”后,其境內一家新修建的七星級酒店表示只接受“石油幣”支付。由于“石油幣”是國家政府官方發行的,其地位得到政府認證,在委內瑞拉法幣瀕臨破產的情況下,酒店只接受數字貨幣支付也可以理解。
數字貨幣支付主流之路困難重重
然而,目前全球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看法及政策差異較大,數字貨幣支付成為主流還存在許多困難。
首先便是認知度及承認度的問題。在目前大多數企業商家及消費者都不承認數字貨幣支付作用的情況下,其成為主流支付方式簡直是“癡人說夢”。
三星、星巴克等大型企業就曾被傳“將接受數字貨幣支付”,但隨后都辟謠,并表示暫不考慮這一支付方式。據Cointelegraph auf Deutsch的一項調查顯示,數字貨幣支付不會在德國等國家被接受為一種支付方式。
另一方面,目前已有的支付方式基本可以滿足市場參與者的需求了,數字貨幣并不能替代法幣。
而且數字貨幣的相關技術也還是過于復雜,有數據指出,比特幣每筆交易的平均確認時間大約為20分鐘,在網絡擁堵的高峰期間,這個時間更是長達30分鐘到16小時。
另外,數字貨幣的價格也很不穩定,波動較大。技術難、效率低、價格波動大的數字貨幣支付目前并不適合日常使用頻率或交易成本過高的交易活動。
最后,數字貨幣市場監管無力是數字貨幣支付無法成為主流的最大阻礙。試問,進行任何交易活動,若交易安全無法得到保證,又會有誰選擇這樣的交易支付方式呢?
盡管數字貨幣在前幾年經歷了繁榮時期,但其作為支付方式目前仍是一種邊緣活動。當然,隨著數字貨幣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的發展完善,數字貨幣支付或許會漸漸走上主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