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消息,韓國金融監管局行長于日前表示,必須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監管體系,通過制定全球性規則來監控數字貨幣交易風險。
近幾年,全球許多國家都對數字貨幣開展了一系列監管工作,但效果甚微。數字貨幣監管工作必不可少,然而全球各國都略顯力不從心。
1、監管難題層出不窮
數字貨幣市場監管最大的挑戰是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看法與態度難以達成共識。受各國國情及金融市場差異的影響,針對數字貨幣監管問題,全球分成兩個大陣營,一個是監管工作趨嚴,另外一個則是傾向于任其自由發展。
美國、日本、韓國均以規范市場為主要監管方向,數字貨幣仍然存有生存空間。
新加坡、瑞士等趨向金融創新的發達國家均“不禁止數字貨幣交易”,其本身的金融監管體系也相對較完善。
歐盟和俄羅斯等中立國家還沒有提出明確的監管政策。
中國和印度對數字貨幣則堅持監管趨嚴的強勢態度。
國內自去年九四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之后,在8月24日又發布了《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幾日后,互金舉報信息平臺將“代幣融資發行”列入“互聯網金融舉報范圍”。
然而,結合國內自去年九四后及其它國家的情況來看,監管效果并不是很顯著。在一系列監管政策出現后,相關數字貨幣活動紛紛轉戰地下,一大批交易所選擇“出海”,將其服務器設置在國外,國內對此情況束手無策。
受各國政策、法律體系等不同條件的限制,各國只能是“自掃門前雪”,跨國監管難以實現,對數字貨幣市場的整頓效果甚微。
但是,一旦數字貨幣市場進入規范穩定的流程,證券等其它金融市場必將受到沖擊,現有的金融市場結構和相應的規章制度需要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整體調整,這或將是金融市場監管的又一難題。
2、全球性監管難以實現
面對數字貨幣的監管難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積極呼吁各國就數字貨幣監管問題進行合作,開展全球性監管行動。
要想開展全球性合作監管活動,首先面對也是各國就數字貨幣無法達成共識的挑戰。數字貨幣交易本身就是無國界的虛擬交易,各國對其態度各異,差別甚大,亂象叢生的數字貨幣市場是必然結果。
對于數字貨幣市場監管無力的現象,國家特聘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CL) 區塊鏈研究中心科學顧問蔡維德先生于近日接受采訪時提出:數字貨幣所用的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一個監管利器。
許多專家認為,全球性數字貨幣監管,可以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特性,把監管融合進去。
構建一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交易基礎架構,重鑄一個更安全高效的分布式數字貨幣交易系統,從而簡化監管工作,打破數字貨幣監管工作的國家界限。
蔡維德先生認為:監管與區塊鏈是兩面的。一方面監管工作會引導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技術又能優化監管工作。
數字貨幣監管工作刻不容緩,但由于國家政策差異、市場差異、區塊鏈技術等條件的限制,相關工作只是隔靴搔癢,沒辦法真正規范整個數字貨幣市場。
但隨著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看法交流以及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發展,數字貨幣市場或能形成強效的全球性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