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給孩子報了很火的在線英語一對一課程,沒想到平臺上的老師都要靠搶,孩子有時候很難提前預定到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程。”家里有個五歲小孩的王小姐如是說。
最近一段時間,王小姐發現,身邊很多家長都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在線英語學習課程,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她也試著給自家的孩子報了名。“其實孩子還小,學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外教也很熱情親切,孩子跟老師聊得很開心。”
這是在線教育近些年大火的一個縮影。創投圈內有一個共識,從2014年開始,部分在線教育公司有了規模收入,于是一些風投資本開始進入這個賽道。最先火起來的便是在線英語一對一,不僅有VIPKID這一獨角獸企業領頭,后方還有噠噠英語、VIPABC、gogokid、Tutor ABC等在緊追不舍。
緊接著火起來的是作業輔導,一起作業、猿輔導、作業幫、學霸君等在線題庫以及作業輔導類APP出現。而隨著人工智能(AI)時代的到來,編程教育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在線少兒編程類教育機構也在不斷涌現。
今年以來,在投資風口稀缺的情況下,在線教育由于具備“穩定現金流”“穩步增長”“靠近變現”等特質,成為了諸多資本追逐的熱點。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僅在K12教育領域,國內各家創業企業就已經獲得超過15億美元的融資總額。
即便在近期,在線教育的融資勢頭依舊不減。僅8月30日,就有Makeblock、頂思兩家創企獲得融資,這兩家企業分別聚焦少兒編程和K12國際教育兩條賽道,融資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更早前,還有方體語文、斑馬老師、“大耳猴”等在線教育賽道內的創企獲得融資,可謂“百花齊放”。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交易規模約2402億元,相較2016年增加了53.97%,并預測2018年交易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而從近期在線教育發展的勢頭來看,“AI+教育”的概念助推了在線教育行業的迅速升溫,逐漸替代了傳統線下教育,成為了教育行業的新寵。
此前,記者曾采訪多名在線教育的專業投資人,他們大多表示,對教育和新經濟結合的項目非常感興趣,比如K12、幼教和語言學習這幾個細分領域和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或者區塊鏈的結合。
而近年來,以猿題庫、作業盒子、乂學教育、洋蔥數學等為代表的“先鋒派”開始嘗試一種新型商業模式:AI自適應教育。AI自適應教育的雄心在于以數據和技術為驅動力,實現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用戶體驗。
但新東方在線CEO孫暢認為,在線教育說到底還是教育行業,雖然AI等技術的應用備受資本看好,但技術只是教育的實現手段,不能成為教育的核心。
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林路就表示,技術對教育的改造剛剛開始,未來整個教育行業會有比較大的變化,比如國際化的學習、機器人助教和老師、個性化學習等。技術的發展有可能會帶來更多個性化教育的可能性,而且是在大家可以接受的成本前提。但他也指出,教育本質是一個服務行業,不是流量或者渠道的生意,因此技術只是一個手段,而非行業的本質。
同時,隨著在線教育行業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在線教育并不會徹底顛覆傳統線下教育”的說法也逐漸成為業內共識。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在線教育教學質量不夠好,免費用戶轉化率極低,教育理念和互聯網市場的理念碰撞等問題蜂擁而出,學生學習結果無法得到保障,需求脫節,師資成本過高,技術硬核經不起推敲所帶來的用戶返潮線下,也掀起了行業的一波反思。在這種情況下,“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也成為諸多頭部企業選擇的途徑。
業內人士指出,在線上線下合作鏈條中,線上在技術支持下進行在線平臺搭建、工具研發、內容研發、營銷/管理類SaaS供應,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師資招聘和培訓等提供給用戶更好的課堂體驗和教學服務。由此一來,線下營銷手段,也重獲得重視,場地引流明顯,線下成熟的商業模式、學校和渠道商長久累積的話語權也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道格資本投資總監易奧表示,在線教育將來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教育,所以市場空間也沒有一些機構看到的能夠顛覆整個行業那么夸張,將來一定是線上和線下教育共同存在、相互補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