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正在經歷著傳統與現代的沖擊。
8月底的一天,記者在這里看到兩種畫面:這邊還有醫護人員拿著保溫桶傳統設備取血,那邊使用了物聯網技術的血液轉移箱已經開始登場。一場血液管理的變革正悄然來襲。
近年來,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著季節性用血緊張的狀態。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主任孫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之前無法醫治的疾病變得可以醫治,我國醫療行業每年用血量呈現15%的增長趨勢,與獻血增長率相較,血液資源顯得格外寶貴。
孫波談到,開源節流是面對用血緊張的必行之路。其中,開源指采血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而節流則在于醫療機構,在于通過血液管理等方式更好地使用每一滴血。
用血緊張
與血液浪費
“在過去傳統的血液管理模式下,手術室如果需要用血,則需向輸血科提出申請,輸血科根據臨床提交的申請單進行配血,配血完成后通過電話通知手術室到輸血科取血,醫護人員再將血液送至手術室。”孫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
傳統的血液管理模式暴露了兩個弊端。
一為取血效率有待提升。孫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手術室提交申請到血液到達手術室,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0分鐘左右,對于手術中的患者而言,這20分鐘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二為容易造成用血浪費。孫波指出,對于臨床醫生而言,為確保病人生命安全,醫生往往在下取血通知后盡可能足量取血。“但病人的狀態是變化的,有可能當血液到達手術室的時候,病人已經止血,或者出現發燒癥狀,這種情況下無法為病人輸血。由于我國《醫院血液及成分發放制度》規定血液離開輸血科后原則上不可送回,寶貴的血液資源也就浪費了”。孫波指出。
為此,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此前就血液管理進行過許多嘗試。“過去我們是糾錯管理,通過管理發現缺陷。”據孫波介紹,“我們每個月在醫院授權下查病例,看用血量合不合規,為什么會用多了。”但這種方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用血浪費的問題。孫波表示,所涉相關醫生專家也很為難,為保證患者安全,醫生專家傾向于多拿血,在治療過程中難以避免血液資源的浪費。
“現在我們是防錯管理,通過血液管理的手段,減少錯誤的發生,也能避免血液浪費。”據孫波介紹,目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引入了血液網技術,將物聯網運用于血液冰箱,血液的管理也因此能夠由事后糾錯轉變為事前主動管理。
物聯網
賦能血液管理技術
大約在一兩個月之前,一場血液管理變革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悄然興起。據孫波介紹,醫院已成功引進海爾生物醫療的血液網系統,該系統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與海爾生物醫療共創推出。所謂血液網,即將物聯網技術運用于血液冰箱,從而能夠實現對于冰箱中存儲血液的狀態進行監控以及遠程調撥。
孫波具體解釋,此前輸血科發血后再無法監管血液的儲存環境和溫度,現在通過血液網技術,輸血科可以全程對血液進行實時監控和調配,在遠程監管能夠實現的基礎上,血液離開輸血科另行存儲成為可能,血液冰箱有機會前置至手術室等救死扶傷的一線場所。
“這樣一來,一方面醫護人員節約了到輸血科取血的往返時間提高了用血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冰箱就在手邊,醫生可以用一點拿一點,打消了醫生的用血顧慮,也避免了用血浪費。”孫波表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血液網的血液管理模式目前已應用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重癥監護室以及手術室等臨床用血點。
血液網技術的舞臺并非僅僅在于一家醫院。據孫波介紹,對于一個城市或地區而言,部分基層醫院由于血量少,經常會遇到平時不敢發血,真正需要用血的時候卻無血可用需要血站送血的問題。“血站送血需要時間,可是時間就是生命。”孫波指出,“如果我們在一個城市或地區有了血液網,我們就可以調配整個城市或地區的寶貴血液資源,基層醫院用血時可以就近調配,不需等待血站發放。這樣節約了取血時間,實現血液資源共享,真正解決了基層醫院不敢發血以及無血可用的問題。”
此外,孫波同時指出,在血液網系統的協助下,血液冰箱可以前置至救護車等位置,隨著救護車到達搶救現場,這在過去是無法實現的。“在過去,如果現場出現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救護車只有把病人拉回來才能輸血,在病人回醫院的路上,每一分鐘都增加了風險。但如果救護車配備了血液冰箱,就能夠第一時間給病人輸血,就有機會搶救病人的生命。”在孫波看來,通過血液網技術,血液可以到達病人最需要的現場,這項技術“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
由低溫制冷設備
到物聯網全產業鏈的轉型
據《證券日報》從海爾生物醫療方面了解到,目前血液網的模式已經走入了數十家醫院,9月20日之前力爭在上百家醫院實現血液網方案的復制。
海爾生物醫療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隨著血液網的逐步成熟,物聯網賦能血液冰箱的模式正在引發更多聯想。據海爾生物醫療方面透露,日前,海爾生物醫療正在與北京301醫院推進戰略合作。
“如果說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是血液網1.0,那么我們接下來與北京301醫院的合作就是在探索血液網2.0。”海爾生物醫療方面具體指出,血液網2.0是指通過血液網打通各個醫院各個科室間的信息孤島。在海爾生物醫療方面看來,大數據的采集與整理一方面可以完善患者病例,通過大數據的收集,能夠針對個體化用血需求實現精準用血推薦;一方面也能夠為國家衛計委提供一個各地區用血以及缺血情況的預測。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海爾生物醫療還是我國市場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將物聯網技術賦能至血液冰箱的公司。海爾生物醫療談到,一方面海爾集團在低溫制冷設備領域的經驗練就了海爾生物醫療血液冰箱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控股股東海爾金控擅長的產業投行模式也使海爾生物醫療從單純的賣產品轉變為賣產品+服務,為海爾生物醫療構造生態閉環。海爾生物醫療方面稱,這些都構成了海爾生物醫療難以被“后來者”復制的重要因素。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物聯網時代下,海爾生物醫療完成了從電器到網器到平臺生態的轉型。據海爾生物醫療方面透露,血液網方案使原有單一的銷售設備取得收入,豐富為具有多種類型收入的生態收入。從市場銷量來看,隨著物聯網的賦能,海爾生物醫療旗下產品銷量增速可觀,有望呈現翻倍激增,生態收入亦是未來長線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