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于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上”,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表示,中國醫美市場整體環境已成熟,未來5年中國醫美仍將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對標韓國,中國醫美消費仍有近6倍增長空間。
在金星看來,整形已成為中國女性提升自信的八大方式之一,對醫美的接受態度也逐漸改變,不再“聞整色變”。據新氧調查的數據,中國社會超六成人對醫美持正面態度,多數人認可矯正牙齒、祛痣、紋眉等項目,堅決反對醫美的人只有不到兩成。
醫美的消費群體也越來越年輕化。金星指出,90后已成為消費主力,00后則洶洶而來。數據顯示,2017年,20-25歲的醫美消費者占比為37.11%,19歲以下為15.44%,到了2018年,上述比例分別提升至40.41%及18.81%。
不過,記者了解到,對于00后的醫美消費者,市場上存在一些爭議。對此,金星向記者表示,醫美不等于整形,整形只是整個醫美分支中的一部分。從美國的數據來看,手術類整形在整個醫美消費中占比越來越小,只占到約14%,而86%是非手術的,諸如皮膚、牙齒等方面。
“未來的年輕人會清晰的知道醫美到底是什么,它的風險、副作用有哪些,能夠給自身帶來什么,消費者會做出越來越正確、理性、客觀的選擇。”金星說。
此外,醫美市場也存在黑市。據新氧發布的《2017年醫美行業白皮書》的數據,正規機構產生的交易規模約為600億元,黑微整卻翻了近一倍,達到1100億元。
金星表示,過去中國的醫美市場不是有效的市場,不管技術好或壞的商家均能存活,甚至商家技術不好,但很懂營銷。市場調節機制失靈,信息不對稱、不透明。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可以讓信息充分的透明,把所有的消費評價集中在一起,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從而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
金星預計,再過3-5年,整個中國醫美市場可能會像韓國醫美市場慢慢靠齊,即高度的激烈競爭,一家醫院的口碑不好、服務不好,則無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