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連日來跌勢驚心動魄,但其底層技術區塊鏈獨立邁向主流應用之路卻仍逆勢而行,在中、外同步取得重要進展。
上周五,世界銀行(World Bank)宣布將發行全球第一個完全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債券,這為區塊鏈技術再添一筆世界級權威機構的背書紀錄。無獨有偶,同日在中國也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區塊鏈發票。這說明了區塊鏈作為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正在加緊腳步獨立發展更多元的各式應用,并獲得愈來愈多大型主流機構的認可,其發展步調與加密貨幣市場已日趨脫鉤。
世界銀行8月10日宣布,已授權澳洲聯邦銀行(CBA)發行世界上首個區塊鏈債券。這項債券由CBA負責籌劃,命名為”Bond-I”,全稱是”Blockchain Offered New DebtInstrument”(區塊鏈發行新債券工具),同時也是澳洲雪梨著名海灘”Bondi Beach”的諧音。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世界銀行表示投資人對于此一債券產品興趣”強烈”,預計本月稍晚正式發售,目標籌資1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
澳洲聯邦銀行指出,這一債券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區塊鏈技術來建立、配置、移轉與管理的債券。債券推出后,將在世行與CBA共同經營的區塊鏈平臺上進行發行與銷售。對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這是區塊鏈技術邁向主流的又一有力跡證。在此之前,已有一家英國公司Nivaura在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監督下,嘗試透過以太坊公鏈發債。加州柏克萊市政府也曾表示,正在探索如何采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市政債券。而世行的入局,是迄今為止的最高層級單位。
世行通常每年約發行500至600億美元債券,用以支持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該行認為,區塊鏈可以讓發債過程更有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中介。世行債券與資本市場運營部門負責人Paul Snaith說,過去債券銷售結算的”T+2(天)”,未來可能會變成”T+2(分鐘)”。區塊鏈是比特幣等各種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其分散式帳本技術同時也可用來建立與管理運作各種金融交易。而”Bond-I”是部署于以太坊(Ethereum)私鏈,并搭建在微軟Azure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臺之上。
而在國內,區塊鏈技術在產業上應用同樣腳步極快。深圳國貿旋轉餐廳上周五亦正巧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發票。此次推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由深圳市稅務局主導,騰訊提供底層技術和能力,并獲得國家稅務總局的批準與認可。根據經濟觀察網報道,深圳多家餐廳、停車場等接下來將成為首批接入系統的商戶。區塊鏈發票比起目前已廣為使用的電子發票,在流程管理上又有極大的提升。
傳統的電子發票主要是實現無紙化,盡管電子化加速了整個過程,但并不能減少發票開立流程中所需要的環節與參與方,因此能節省的資源與效率亦相對有限。而區塊鏈發票則可以打通從企業方、到用戶方,再到監管方的整個流程。從發票申領、開具、查驗、入賬,到報銷與報稅,若能都在區塊鏈上完成,則透過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即可實現開票即報銷、甚至是開票即報稅的理想。
騰訊也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區塊鏈發票”每個環節都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數據不會丟失,可以實現“自助申請開票、一鍵報銷,發票信息實時同步至企業和稅局,并在線上拿到報銷款。”而從世界銀行到深圳,中、外主流機構不約而同在同一天所締造的這個巧合,似乎也說明了區塊鏈的主流之路已愈來愈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