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區塊鏈概念大熱的浪潮過去之后,區塊鏈技術在落地應用上迎來了新的生機。零售行業巨頭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巨頭紛紛進軍區塊鏈,積極把區塊鏈與零售行業相結合,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8月13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表示,京東的定位為零售業的基礎設施服務商,將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各種“黑科技”,再造零售業。此外,京東也在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加強商品溯源。 京東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布局區塊鏈技術。
今年3月京東發布了《京東區塊鏈技術白皮書》,上面指出京東早在2016年就已經全面啟動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實踐,并在數據交易、供應鏈管理、金融科技等領域落地了不同的區塊鏈應用,積累了大量的區塊鏈部署經驗與底層技術研發能力。今年更是在應用上實現了重大進展。7月26日,京東全球購針對品質管控和售后服務方面發布了35項提質舉措,其中包括搭建了“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實現超過10億件商品的可追溯。
據京東商城大快消事業群經營管理部總經理王哲介紹,借助區塊鏈技術,將商品原材料過程、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營銷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寫入區塊鏈,給每件商品配了一張獨特的身份證。消費者下單后,只需掃碼就可以看到商品流通的全程信息。
對于在售商品,京東全球購還推出了“溯源檢查”進行質量二次把關。由鑒定專家、審核專家、專業買手、普通消費者、媒體等組成溯源檢查團,深入原料種植區、生產現場、倉儲物流場所進行檢查,確保品牌商按標準從源頭把控商品品質。
區塊鏈技術可推動零售業的優化升級
零售行業具有數據數量大、零碎化、交易網絡復雜化等特點,商品生產、流通等信息的采集、存儲和整合成為零售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命題。整個流程信息的可視、可信、可查是消費者、監管部門和電商們關心的重點。 區塊鏈技術是一項具備了交易主體間的共識機制、分布式數據存儲、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加密算法等多項特點的革新性技術,尤其適用于零售行業。
在當前,零售部門主要有3個痛點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得到解決。
1、商品溯源問題。食物的安全監督、化妝品的真偽防辨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消費者和零售方。如果這些信息數據能夠如實記錄并可溯源,這對增加商品的可信度會有很大幫助。利用區塊鏈技術,將不同商品流通過程的參與主體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包括原產地、生產商、承銷商、零售商、消費者等,真正實現商品信息每一流程的透明化。
2、信息管理問題。有關商品信息和交易記錄等多重信息通常都是記錄在單一的系統中,而該信息系統是中心化的系統,可能存在信息被篡改、被泄露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就可以消除消費者對信息的信任危機,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
3、消費者身份確認問題。在電商平臺上,由于實名制并未完全推廣,消費者和電商平臺之間往往存在著交流效率低、商家維權難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由于區塊鏈技術具備這些天然優勢,除了京東,各大零售電商也早早地就開始了區塊鏈的布局。
沃爾瑪
今年2月,沃爾瑪公司開始利用在線分類賬技術來管理芒果,漿果和幾十種其他產品的供應鏈數據。這個系統是由IBM制造,在沃爾瑪測試區塊鏈可追溯性的過程中,沃爾瑪員工可以檢查貨架上或后臺的產品,并用零售商的智能應用程序追溯到農場。在產品召回過的過程中可以追溯不合格食物的來源。 今年5月,根據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發布的文件顯示,沃爾瑪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零售品的轉售問題。區塊鏈技術幫助追蹤并記錄商店出售給特定客戶商品的交易過程,這使得客戶可以據此記錄作為依據,支持將來的轉售。整個轉售過程實現高效、透明。
阿里巴巴
早在2015年,螞蟻金服就已經在內部形成了一個區塊鏈興趣小組,并在公益項目上做了嘗試。 今年3月,一份名為《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讓國內BAT的區塊鏈勢能浮出水面。前100名中,中國入榜的企業占比49%居全球第一。其中,阿里巴巴以49件的總量排名第一。阿里的區塊鏈圍繞著其電商和新零售業務的優勢,布局已經涉及公益、商品溯源、租房場景等領域。
蘇寧
早在2017年,蘇寧成立了區塊鏈研究實驗室。 今年7月20日,蘇寧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白皮書中重點解釋了在“智能零售生態+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具體包括:用戶畫像、車聯網、會員生態、智慧物流、版權保護、智能家具等六大項目。蘇寧科技副總裁喬新亮在發布會現場表示,區塊鏈技術已經應用在蘇寧的產品中,正助力智慧零售健康發展。他認為區塊鏈能解決各類信用的問題,未來會大規模應用區塊鏈技術,尤其是在與信譽、契約相關的產品溯源上。 今年8月8日,蘇寧發布首款區塊鏈產品“星際家園”,鼓勵用戶產生價值行為。在產業生態圈內,打造貫穿用戶衣、食、住、行、全渠道、全生態、全產業的行為價值鏈,幫助居民發掘自身行為的價值,實現平臺與居民的價值共創與共享。
可見,在區塊鏈布局上,各大零售巨頭早已進場。區塊鏈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優勢,也將對零售業帶來革新性的意義。 同時,在零售業的應用也是區塊鏈技術在落地應用上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而作為一個新興技術,只有脫離了概念炒作,真正走向了商業應用,才是一個有前景的、有價值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