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回收看似枯燥,卻是時下最熱的話題。
作為家電和消費電子最大市場,我國家電行業已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根據國家發改委測算,目前我國每年淘汰廢舊家電為1億到1.2億臺,增幅為20%左右。預計今年我國家電會迎來報廢回收高峰期,報廢家電總量預計達到1.37億臺。
迫切的需求
回收廢舊家電的 N 個理由
首先是擺在眼前的經濟價值。
家用電器在制造時使用了大量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貴金屬、玻璃和塑料等材料,根據產業在線的調查,在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的原材料成本中,銅、鋁、鋼材和塑料分別占比達60%、53%和62%,而顯像管中 99% 的材料都可以在分離后進行回收再利用。雖然這些金屬算不上稀有金屬,但在我國,這些金屬的儲量不多且長期處于短缺狀態。通過回收利用報廢家電中的銅、鋁、塑料等材料,可以極大節省礦物原材料和企業的采購成本,對于資源的節約有著重要意義。
還記得東京奧運會那5000枚由電子垃圾提煉而成的奧運獎牌嗎? 8萬余噸小家電、620余萬部舊手機,能從中煉出32公斤金、3500公斤銀以及2200公斤銅。由此可見,廢棄電子設備內部半導體元件中的稀有貴金屬匯集起來規模驚人。
此外,家電回收還是環保的要求。除了銅、鋁、鋼材和塑料等可回收的原材料,家用電器還會普遍使用到制冷劑、發泡劑、熒光屏、水銀繼電器等配件,這些材料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巨大危害。
家電回收更是碳達峰、碳中和 " 雙碳 " 戰略的客觀需要。目前家用電器用電量約占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11.3%,高達30%的居民碳排放來自家用電器,普及綠色智能家電,促進綠色發展、節能降耗、實現“減碳”目標等方面的意義顯而易見。而老舊家電雖然還能繼續工作,但其功能已落伍、性能也衰減、產品能耗大幅增加,更存在著安全隱患。無論是從家庭節能、健康還是安全出發,這些家電都應盡早更換。要促進家電更新換代,那么就要有措施來保障家電更新換代。
利好政策不斷
回收效率仍有提升空間
目前來看,我國廢舊家電回收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包括回收規模小、渠道不暢通、私拆屢禁不止等等。
《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21》顯示,2021年,我國首批目錄產品理論報廢量約為2.08億臺,而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處理數據和行業調研估算,2021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量約8700萬臺。另外,根據EPR聯盟的統計數據,盡管我國家電的實際報廢處理量的絕對值是在逐年上升的,但從實際報廢量和理論報廢量的比例來看,近幾年回收處理比例并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出現了一定下滑。
道路雖然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日前,國家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出,要促進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發展。指導各地加快回收網點建設,培育一批多元化的回收企業,改善回收處理的設施條件,提升回收人員的技術水平,打通生產回收拆解利用的鏈條,力爭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把廢舊家電妥善處置。
該政策的落地進一步強化了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據了解,目前國內各大家電企業已加緊逐步完善回收體系。如,海爾正在建設國內首家家電循環產業互聯工廠,建立線上線下一體估價、透明可信的回收平臺;格力電器建立家電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標準,持續推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建設。美的打造了以美云銷、美的到家、美的服務、美的家居、美的會員數字化綠色回收平臺。國美電器、蘇寧易購以及京東家電等紛紛在銷售平臺推出家電“以舊換新”的換購業務等等。
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到家電回收行業,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家電回收行業將會不斷完善,并且不斷地發展和進步,未來家電回收行業的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