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召開的“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之智能礦山建設論壇”上,華為、中國移動、埃森哲等海內外領軍企業聚首山西,分享這一產業“蛋糕”。
“山西今年將建成20座智能化煤礦,12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長苗還利當天介紹。官方數據顯示,借助智能化改造,山西煤礦智能化工作面累計減人1350人,減人比例32.1%;已通過智能化項目評定的煤礦共有153座,產能為4.231億噸。
山西煤礦智能化改造的巨大需求,吸引海內外企業目光。
作為煤礦智能化的領軍企業,華為去年發布了鴻蒙礦山操作系統(簡稱“礦鴻”)。
“‘礦鴻’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語言,首次實現一套系統覆蓋各種煤礦設備,通過統一協議讓不同廠家設備智能互聯互通。”華為煤礦軍團資深專家肖宇彪21日說,從2017年開始,華為就和山西本土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多項智能礦山行業標桿。
作為北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山西科達自控公司長期深耕智能煤礦。山西科達自控公司董事長付國軍說,未來的采礦業必須背靠互聯網、物聯網等關鍵技術才能積極運用信息化所帶來的便利,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提升生產效率。
根據山西煤礦智能化路線圖,2025年,山西大型煤礦、災害嚴重煤礦及其他具備條件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30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對此,埃森哲大中華區資源事業部董事總經理李喆表示,中國煤炭行業將進一步提高集中度,加快智能化建設進程。
對于上述產業機遇,李喆認為,煤礦智能化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復雜問題,迫切需要統一技術體系,實現深度互聯互通,建立智能化礦山協同推進機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