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42億元,同比增長3.1%,結束連續三個月負增長。
3.1%!超出市場預期
“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明顯好于上月的負6.7%,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稱。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多方面因素導致消費增長受到一定影響。上半年,受疫情多發散發沖擊影響,市場銷售出現下滑,特別是服務消費回落比較明顯。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7%。
“但5月份以來,隨著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費政策顯效,市場銷售穩步回升。5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個百分點;6月份增速轉正。”付凌暉指出。
汽車、餐飲、旅游等消費回暖明顯
從6月份情況看,國內市場銷售出現了積極變化。據付凌暉介紹,主要體現在多數商品零售增速回升;大宗商品消費帶動明顯;餐飲等服務消費明顯改善;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消費出現較快回升。
在大宗商品消費上,汽車消費作為社零的“大頭”,6月份同比增長13.9%,遠高于上月的-16.0%。
溫彬認為,這得益于穩消費政策效應發揮。“按一攬子穩經濟政策部署,年底前購買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可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這對汽車消費產生了顯著提振。”
《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關于開展2022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記者注意到,僅5月31日,國家層面多部門接連公布利好汽車消費若干措施。
另,6月份疫情防控形勢趨好下,居民外出消費逐步增多,也帶動服務消費好轉,6月份餐飲收入降幅環比大幅收窄。
同時,“此前幾個月疫情期間積壓的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溫彬表示,最典型的是端午節國內旅游出游人次恢復至疫情前的86.8%,旅游收入恢復至疫情前的65.6%,恢復率均達到去年國慶節以來的最高水平。
消費有望持續恢復
“總的看,5月份以來國內消費經受住疫情沖擊,呈現回升勢頭,積極變化明顯增多。”付凌暉表示。
付凌暉說,盡管消費恢復還面臨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場景受限等制約因素,但我國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模式創新的趨勢不會改變,加之社會保障不斷完善,穩就業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我國消費有望保持持續恢復。
“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將逐步減小,下半年消費狀況將得到改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認為,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全力推出,將有助于消費增長。下半年汽車類消費增速有望回升,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較快。
同時,消費面臨的一些許阻力也需要注意。溫彬說,央行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城鎮居民儲蓄意愿已經上升至58.3%,刷新有統計以來最高水平。截至6月末,居民戶新增人民幣存款新增10.3萬億,同比多增2.88萬億,均創歷史同期新高,顯示出居民預防性儲蓄傾向仍然偏高。
在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楊暢看來,部分不確定性因素也會對經濟基本面形成擾動。如,散點式的疫情仍然存在反復的可能性,這或對消費場景的修復產生一定擾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