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6月末收到最后一件海淘的快遞時,家住北京朝陽的余女士今年“6·18購物節”購買的商品全部送達。隨著保通保暢政策發力,在節日經濟與電商促銷、農產品市場活躍等因素推動下,6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89.4,環比增長7.5%,半年,快遞業務量預計將超500億件,業務收入預計接近5000億元。快遞行業正在加速恢復,發展態勢回暖向好。
電商購物節助力行業回穩
7月7日,國家郵政局舉行2022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6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解讀上半年行業運行情況。6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89.4,環比增長7.5%,行業規模恢復進程加快,基礎能力提升明顯,發展態勢回暖向好。
從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的四個一級指標來看,6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386.5,環比提高12.1%。上半年,快遞業務量預計將超500億件,業務收入預計接近5000億元,行業規模呈現四大特點:規模曲線回升,行業加速恢復;節日經濟與電商促銷助力行業回穩;農產品市場繁榮活躍;中部地區發力明顯。
在電商促銷方面,隨著“雙品網購節”“6·18購物節”等促銷活動相繼開展,快遞業務量快速回升,日最高業務量超4億件。余女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有在“雙11”“6·18”等購物節時集中囤貨的習慣,今年的“6·18”買得最多的是日常用品,例如食品飲料和洗護用品,其次是一些夏季的衣服。
“雖然近年來各種購物節的優惠力度不如往年,但大部分商品比平時還是要便宜。不過為了湊各種‘滿300-50’的滿減紅包,每次都會有一些湊單的商品買回來之后才發現‘無用武之地’。”余女士說。
服務質量總體保持較高水平
6月,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334.9,環比提升1個百分點。上半年,受部分月度網絡阻斷影響,服務時效小幅下降,但服務質量總體保持較高水平。快遞業通過細化升級操作規范、加大軟硬件投入力度等舉措多管齊下保障服務暢通,有效應對疫情造成的網絡受阻情況;積極推動服務分層與產品分類,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聚焦時效提升與按需服務兩個領域,優化服務模式,完善作業流程,改善末端服務質量。
服務質量的提升也促進了快遞行業的恢復。一家校內快遞網點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6月是大學畢業季,和往年一樣,許多應屆畢業生有郵寄行李的需求,為了滿足學生們的郵寄需求,快遞網點加大了人員投入,調配了更多小推車,方便學生借用。
“現在學生們都可以在手機上自主填寫寄件信息,排隊寄件的情況有所緩解。學生寄回家的行李一般都是20公斤以上的大件行李,因此我們網點6月的寄件單數和訂單總值都比前幾個月有大幅提升。”該工作人員表示。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業務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指出,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在民生保供、保通保暢方面的貢獻作用主要體現在發揮網絡優勢暢通經濟主動脈、發揮末端優勢暢通社區微循環、發揮技術優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三方面。
政策紅利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6月,快遞發展能力指數為221.6,環比提升11.7%。上半年,行業不斷強化能力建設,厚植行業基礎,發展能力穩步提高。快遞企業不斷加大樞紐節點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不斷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網絡聯通性有所增強。
王岳含表示,上半年受全球疫情、運輸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郵政快遞跨境業務量有所下降,但快遞企業出海步伐并沒有放緩,行業在全球網絡布局、國際樞紐建設、海外落地配送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全球網絡布局日益完善,五大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加快建設,國際服務通達的國家與地區數量進一步增加。加快公鐵水航立體跨境運輸通道建設,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自主可控渠道。不斷優化升級海外服務模式,豐富服務產品體系,增強全鏈條、多元化、門到門服務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物流是現代經濟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各行各業都需要跨部門、跨區域甚至跨國進行合作,形成上下游供應鏈,如果物流不暢通,對生產銷售各環節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不利于復工復產。因此,保證國內供應鏈的物流體系暢通,有助于企業快速復工復產,也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提振居民消費信心,促進消費。
王岳含表示,上半年,全球通脹居高不下,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圍內持續流行,國內疫情偶發、散發。快遞復工復產面臨較大壓力,發展一度受阻。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機制指揮調度下,在全行業的積極努力下,行業快速筑底修復,市場規模實現正增長,能力質效有所提升,在暢通經濟循環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
下半年,保通保暢政策紅利效果將進一步顯現。王岳含指出,郵政快遞業在復蘇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痛點,需要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沖擊的能力,優化完善寄遞網絡布局,提升基層網點經營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