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近期部署的促消費活動中,農村市場屢被提及。一方面,圍繞汽車、家電、建材等大宗消費品領域組織新一輪下鄉活動;另一方面,加快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補齊農村物流短板,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
分析認為,在新一輪政策利好推動下,農村消費能力有望提升,消費潛力也將加速釋放。
挖潛力 重點商品下鄉集中開啟
近期多部門的促消費舉措都對挖掘縣鄉消費潛力作出部署,其中新能源汽車、建材、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下鄉成為重要發力點。
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組織開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活動時間為5月至12月。6月17日,該活動在江蘇昆山啟動。
據介紹,參與此次活動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達52個,車型100多款,一些企業推出適合農村使用的電動商用車、面包車等車型。主辦方也積極引入一些服務機構,讓服務網點和服務內容更加多樣,為農村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
地方上也在積極開展汽車下鄉活動。廣西日前啟動“汽車下鄉”惠民活動,活動期間對購買小型汽車新車并符合紅包發放規則的消費者,將發放3000至8000元不等的云閃付現金紅包,并組織銀行和保險公司對“汽車下鄉”巡展活動給予金融支持,推出專屬優惠車貸,讓農村消費者享受購車紅利。
建材、家電等領域也成為本輪下鄉重點。此前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2022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通知》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綠色建材消費予以適當補貼或貸款貼息;鼓勵企業、電商、賣場等讓利于民,助推綠色消費等舉措。此外,相關部門還明確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隨著農村地區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城市消費引領帶動作用增強,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開始釋放,成為促消費的重要發力點,汽車、家電等消費市場“大頭兒”更是重中之重。
補短板 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提速
在挖掘重點商品農村消費潛力的同時,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補齊農村流通體系短板也在加速推進。
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的通知》對補齊縣域商業基礎設施短板、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等作出部署,要求到2025年,城鄉生產和消費連接更加緊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渠道更加暢通,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持續提升。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商務部獲悉,2021年6月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縣域商業建設行動。2021年新建或改造縣級綜合商貿服務中心834個、鄉鎮商貿中心1858個、村級便民商店3.69萬個。全國80%以上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通過支持完善縣鄉村商業網絡、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為實現市場主體的“三個下沉、一個上行”(即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服務下沉和農產品上行)創造條件,補齊制約縣域商業發展的短板弱項,推動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此前表示,突出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是發展農村商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流通連接生產與消費,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占我國消費市場總體的38%,具有巨大消費潛力。健全農村現代商業體系,既要在個體層面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也要在宏觀層面擴大農村消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拓路徑 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業內專家指出,只有進一步拓展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鄉的通道,才能充分激活農村大市場,進一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圍繞這一目標,農村電商成為重要抓手。《“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到2025年農村電商交易額達到2.8萬億元;推動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等電子商務新模式向農村普及;支持農村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電子商務創業就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品牌設計、市場營銷、電商應用等專業培訓。
發展農村電商離不開物流配送體系支撐。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八部門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爭取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中心、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村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配送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更加健全,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雙向流通渠道更加暢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認為,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在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增強農村消費的后勁。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表示,在電商新產業新業態大發展的背景下,要通過新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就業提升,提高農產品價值,從而帶動農村消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