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受銷售底價調整政策影響,主產區小麥價格在經歷短暫、小幅上漲后再度趨穩。經濟分析師張榮勝等認為,由于當前小麥市場供強需弱,階段壓力偏重,麥價不具備大幅波動的條件。銷售底價調整短期內對麥價影響不大,對麥市中后期行情的影響或更加深遠。
主產區麥價恢復平穩玉米小麥價差收窄
監測顯示,4月21日,河北石家莊國標二等普通小麥進廠價2560元/噸,山東濟南進廠價2550元/噸,河南鄭州進廠價2520元/噸,江蘇徐州進廠價2550元/噸,安徽宿州進廠價2530元/噸,周比變化不大,波動幅度基本控制在10元/噸之內。
同時,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恢復平穩。4月19日,河南鄭州“鄭麥366”優質小麥收購價2670元/噸,新鄉2650元/噸;山東菏澤“濟南17”優質小麥收購價2680元/噸,濰坊2690元/噸;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優質小麥收購價2660元/噸,衡水2670元/噸;周比持平,但較上旬價格下跌20-70元/噸。
此外,近期玉米小麥價差有所收窄。當前河南鄭州地區玉米和小麥價差為380元/噸,較上月同期縮小9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玉米小麥價差為330元/噸,較上月同期縮小100元/噸。加之飼料企業前期采購小麥較多,庫存較高,市場對小麥采購需求較之前明顯下降。
受訪市場人士認為,市場麥價小幅上漲后再趨平穩,原因一是面粉行業產能過剩,利潤壓縮,開機率下降,提價采購小麥意愿不高;二是今年普遍反映小麥長勢好于往年,市場主體預留資金準備入市新季小麥,采購陳小麥的積極性下降。提價利好在短時間內便被市場消化,價格上漲幅度有限。
市場對未來麥價看漲預期增加
對此次調整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市場也出現了不同解讀。張榮勝等表示,由于當前小麥市場供給充足,需求不旺,市場階段壓力偏重,銷售底價調整短期內麥價影響并不大,而對中后期麥市行情的影響意義深遠。
一是將會直接整體抬高麥市價格重心,進一步夯實未來小麥市場價格的底部支撐。底價上調后,一等小麥底價在1.215元/斤,加上出庫貼水費用,出庫價格在1.24-1.26元/斤,到廠價格在1.26-1.28元/斤,與當前華北市場小麥進廠價格基本持平,中后期小麥價格上行或成必然之勢。
二是可有效緩和小麥玉米扭曲的價差關系,利于產品間比價均衡發展。上年第四季度以來,小麥和玉米的比價達到歷史極限的扭曲位置,雖然靠市場自發力量扭曲也會自發歸正,但囿于當前玉米和小麥供需的現實,這個價差的回歸將會使大量小麥被飼料養殖企業消費,對于作為口糧的小麥來說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銷售底價提高后,小麥玉米比價關系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飼用小麥消費。
三是市場對未來小麥價格看漲預期或增加。有市場人士指出,此次調價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新季小麥市場。隨著銷售底價的提高,市場對新季小麥市場的期望值也在水漲船高。有市場人士預計,新季小麥高開幾乎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