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基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創投,與上海朱雀投資合資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3億元。這是隆基入股森特,強勢布局BIPV之后的又一大動作。在碳中和及風光平價的趨勢下,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有望成為最主要的制氫方式,市場前景廣闊。
業內人士表示,氫能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脫碳社會的重要能源。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氫能路線圖,加快推進氫能產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布局。氫能產業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
光伏龍頭布局氫能產業鏈
工商注冊系統顯示,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注冊成功,股東為西安隆基綠能創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隆基創始人李振國親自擔任董事長、總經理。標志著光伏龍頭——隆基正式入局氫能。
天眼查數據顯示,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隆基氫能”)經營范圍包括: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制造;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
隆基布局氫能,計劃大力發展光伏制氫,指明了光伏制氫產業的未來發展脈絡,為光伏的應用開拓新的發展之路。未來隨著光伏發電和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成本逐漸降低,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新方向。此次隆基布局氫能,將為氫能行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
根據隆基股份產業研究專業總監白云飛,其認為光伏發電的低度電成本給電解水制氫帶來了降低成本的機會,同時光伏制氫為光伏發電創造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需求。隆基股份戰略管理中心總經理蔣東宇指出,到2050年,全球氫需求將達到6億噸/年-8億噸/年的規模,按照這一預期,未來30年,全球年均新增的制氫規模約為2500萬噸,將帶來新增光伏裝機年均900GW左右。
此外,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報告預計,2050年電制氫用電量將達到2萬億千瓦時。據介紹,如果電制燃料及原料技術實現深度電能替代,預計2060年我國氫產量達到6000萬噸,電解水制氫、電制氫、電制甲烷成本將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巨頭布局氫能開始明顯加速。3月29日中國石化發布消息稱,將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同日,長城汽車舉辦了氫能戰略全球發布會,在已投資20億元的基礎上,長城汽車未來還將投入30億元到氫能領域研發中。
各地氫能源發展計劃相繼出臺
目前,全球各國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了各種應對策略。氫能作為綠色能源頻頻出現在各國發展戰略中。
英國在自己的 《綠色工業變革十個計劃點》中,第二條給出了推動低碳氫的發展,為家庭、交通和工業提供清潔的燃料和熱量,十年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5GW的低碳氫生產能力,并將為之提供2.4億英鎊的凈零氫基金。近期目標是在2022年敲定氫商業模式,2023年與行業合作完成必要的測試,允許最多20%的混合氫氣進入天然氣輸配網供所有家庭使用并支持工業在當地開展氫供暖試點,2025年,希望實現1GW的氫產能,開展支持工業大村氫能供暖試點,并初具規模。
歐盟方面,在歐洲綠色新政種提出6大綠色行動計劃,其中在交通運輸行業零排放計劃中提到在航空、航運和重型公路運輸領域,大力推廣氫氣等可持續替代燃料。
國內方面,近期各地氫能源發展計劃相繼出臺,例如4月1日,嘉興市人民政府公示 《嘉興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2021-2025)(征求意見稿)》,在嘉興港區規劃建設嘉興高能級氫能產業生態園,到2025年,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400億元,建成加氫站30座,示范應用氫車2500輛,年產氫氣25萬噸,其中高純氫及燃料電池用氫達到10萬噸以上。
此外,常熟市政府辦公室印發《2021年常熟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常熟市加氫站布局規劃 (2021-2025)》的通知,提出FCEV保有量方面,預測到2025年,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1400輛,其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約15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環衛車等其他氫燃料電池車約1250輛;規劃建設商用加氫站4座,其中獨立建設加氫站2座、加氫合建站2座。
頭部公司示范進展情況
天風證券表示,長期以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由于核心技術的欠缺,部分零部件與關鍵材料不具備量產能力,需要依賴進口,導致產業鏈缺環、產業建設進展緩慢。同時,高昂的進口價格阻礙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近年,我國使關鍵部件國產化率快速提升并且已經初現規模化生產。
鑒于氫能產業鏈發展核心階段在于燃料電池電堆及整車制造,天風證券建議關注覆蓋該板塊的標的:億華通、濰柴動力、上海電氣及東方電氣,以及正在經歷IPO申報的燃料電池電堆龍頭企業上海重塑。
平安證券指出,氫能 (氫的能源利用)受到全球廣泛關注,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脫碳社會的重要產業方向。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氫能路線圖,加快推進氫能產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布局。當前,我國氫氣生產利用主要在以石化化工行業為主的工業領域,以“原料”利用為主,“燃料”利用為輔。
我國發展氫能具有良好基礎,也面臨諸多挑戰。綠氫供應、氫儲運路徑和基礎設施建設、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裝備、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裝備等均待逐一攻破,必須實事求是、客觀冷靜、積極創新,爭取少走彎路,開創氫能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新局面。
氫能產業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部分。2020年,氫能被納入《能源法》(征求意見稿)。2021年,氫能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未來產業布局。隨著氫能逐步用于汽車、鋼鐵等行業,氫能的利用量將逐步增長,焦化、氯堿、丙烷脫氫和乙烷裂解等產業受益副產氫氣應用,平安證券建議關注金能科技、東華能源。氫能煉鋼還處于研究和示范階段,建議關注頭部公司的示范進展。氫燃料電池車輛由于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無排放、壽命長等優點,有望逐步推廣,推薦濰柴動力、宇通客車、長城汽車、上汽集團。
目前,包括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寶豐能源等在內的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布局綠氫產業。此外,氫能概念股還包括厚普股份、新天綠能、美錦能源、富瑞特裝、深冷股份、中泰股份、首航高科、天沃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