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外需持續強勁,內需穩步恢復。專家認為,伴隨疫情逐步控制,疫苗的迅速推廣應用,線下消費存在的客觀限制逐漸減弱,2021年消費需求可能恢復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與此同時,新近發布的多項政策措施釋放信號,有關部門正努力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消費供需矛盾的解決,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新型消費成經濟加速器
我國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我國消費結構呈現新變化,新型消費快速補位。今年1~2月份新型消費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宋欣表示,新型消費的發展,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舉措,代表我國消費市場的未來趨勢。
一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多個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服務消費升級的文件相繼落地。繼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之后,3月25日,28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從業態模式、供應鏈、技術設施、空間布局等方面為新型消費的培育和發展指明方向和具體領域,并對新型消費的培育制定了充分的人員、土地、資本、制度保障措施。在地方,江西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發展。
配合新業態、新模式,在供應鏈體系中,創新服務也大力開展。近日,商務部等六部門發文,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至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區域。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伴隨收入水平提升及人口結構變遷,當前消費結構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以及快速多變的發展態勢。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政策
今年有望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因此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對于擴大消費具有重要意義。除了從供給端“補短板”,需求端也在加力。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上表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是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這需要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完善人力資本政策,對重點群體精準施策,健全就業服務體系。
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學校、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業成果融通互認等作了規定。分析認為,文件意圖打破職業教育學歷“天花板”,有利于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使學業提升通道、職業晉升通道、社會上升通道更加暢通。
農民工被看作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對象。長期以來,農民工由于戶籍的限制在城市中面臨就業、子女入學、社保等多方面限制甚至歧視。據公安部消息,公安機關將加快推進沿江戶籍制度改革,推動有關省份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人口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進一步完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不過,CMF發布的最新報告也指出,當前戶籍制度改革還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措施,如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社保政策等。只有這些政策同步改革,戶籍改革才能有序推進,取得實效,才能真正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十四五”規劃勾勒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施工圖,國家發改委將在今年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施方案。市場認為,有關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還將密集釋放。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李實表示,總的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將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