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到“十四五”規劃,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或多或少都提到了多舉措促消費的相關內容。
然而,消費的提振需要消費金融服務實體,推動消費增長。在此背景之下,以馬上消費金融為代表的持牌消費金融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拉動消費,
持牌消費金融致力服務實體經濟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消費發展,金融機構責無旁貸。今年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指出,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要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
為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有效促進消費,推動經濟供需循環暢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發文表示,要推動線下服務消費加速“觸網”,充分釋放線上經濟潛力;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開辟服務消費新模式。與此同時,國常會也曾提出要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創新無接觸消費模式。
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振消費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顯現。據了解,以馬上消費金融為代表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正在全力加強數字化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數字化消費金融服務能力,以更高效的拉動消費、服務實體經濟。成立五年來,馬上消費累計研發投入超 10 億元,自主研發900余套涵蓋消費金融全業務流程及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術系統,累計申請專利數量已超過 230項。
在眾多提振消費的利好政策之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消費金融公司批籌進程明顯加快,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成為銀行信貸業務的重要補充,重點服務市場下沉用戶,還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新渠道。
關于差異化定位,2020年11月,銀保監會下發的《關于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已經明確要求,消費金融公司應結合國家政策導向,經濟金融發展規律和市場環境變化趨勢,明確與商業銀行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定位,探索優勢細分領域,優化業務模式。
迎政策利好,
持牌消費金融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
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受疫情影響,消費金融行業受到不小沖擊,但伴隨政策回暖,監管框架日益完善,市場的巨大潛力正吸引更多機構“跑步”進入這一領域。同時,隨著網絡小貸業務的收緊,以及網貸平臺清退完成,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業務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對于消費金融公司來說,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至關重要。相比于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特別是中小消費金融公司,在融資渠道、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上仍然受到較多限制,除股東增資和同業借款,其他融資渠道均存在準入門檻。
但是經過十年多的發展,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獲取資金的渠道由股東增資和同業借款,逐步向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券、資產證券化(ABS) 等多元化方式發展。如,馬上消費截至目前已經全面打通了集注冊資本、股東存款、同業借款、同業拆借、ABS、金融債于一體的多元化全渠道融資體系。
隨著監管政策日益嚴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渠道多元的優勢將更加明顯。上述提及的《通知》提出,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可以向屬地銀保監局申請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鼓勵消金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增加資本補充方式。
這意味著,在以前股東注資以及發行ABS、金融債、同業拆解等獲取資金的方式上,消費金融公司有了新的融資渠道,這無疑又是一項利好政策。馬上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認為,“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消費金融公司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廣泛的融資渠道也能夠幫消費金融公司降低融資成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