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提出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從頂層設計層面鼓勵商業保險提質擴面,這對保險行業長期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2019年商業健康險保費總收入為7066億元,保險密度為505元/人,保險深度為0.71%,與我國2025年健康險行業達到2萬億市場規模的目標存在1.3萬億元的差距。分析認為,隨著政策的不斷加持和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未來商業健康險有望實現更大的突破。
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楠認為,此次會議精神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尤其是商業健康險進入發展快車道。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的大潮下,商業健康險正在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作為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從創立初期即大力深耕健康險。2020年上半年,眾安大健康生態共計為超過1000萬人提供健康保障及醫療服務。
針對人身險行業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國常會對行業提出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包括開發多元化的大病保險產品、針對老齡群體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范圍等;二是加快商業養老保險建設,包括開發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補充養老保險產品、長期護理保險等,同時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鼓勵權益類投資(投資上限達總資產的45%)和非標投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
從健康險角度看,在政策引導下,近年來普惠型醫療險遍地開花,推動健康險保費快速增長。當前普惠型醫療險主要包括大病醫保、個人稅優健康險、惠民保等產品,主要起到醫保限額報銷的補充作用。2020年以來,惠民保產品迅速發展,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的保險意識。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在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下以及監管的規范化引導下,普惠型醫療險產品的發展將利好行業提升保險滲透率,成為保險公司的低成本引流工具,從而促進商業健康險持續快速發展。
從養老保險角度看,目前康養產業已經成為保險公司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在人口老齡化及保險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各大險企紛紛加大健康管理和養老產業的投入力度,提升品牌和產品的競爭力。截至目前,泰康人壽、太平人壽、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均已建成專屬養老社區,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近兩年也在積極布局,通過將養老社區的入住權與保險產品掛鉤,實現產品+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劉欣琦預計,在政策支持下,產品+服務的特色化模式將成為主流保險公司獲客的重要手段,率先布局康養產業的保險公司將更為受益。
從保險資金投資角度看,此次再次明確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限制,鼓勵險資進行長期投資。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這有助于險企拉長資產久期,降低保險公司短期利潤的波動性,穩定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保證險資的長期穩健增值。對險資投向作出明確導向性指引,有利于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促進險資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