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監管、回歸本源的行業格局下,資管行業逐步轉型升級,向投資者展露新顏。踏上資管新規實施后的新征程,如今,銀行理財子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凈值化產品規模占比超過一半,為投資者帶來“看得見”的收益;保險資管新規落地,制度上進一步簡政放權,高凈值個人客戶成為保險資管產品的銷售對象。
進入2020上證財富管理峰會圓桌對話環節,在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所長劉運宏的主持下,與會嘉賓就“競爭與合作:開放東風下的資管新機遇”的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服務客戶資管回歸本源
在財富管理行業回歸本源的背景下,資管行業也逐步將提升投研能力、客戶服務水平作為目標。這一過程中,產品凈值化的客戶接受度是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
對此,不同機構分別探索更創新、人性化的路徑。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顧衛平表示,將母行理財產品遷移至理財子公司時,會給客戶靜默思考期。如果客戶不愿意,可以選擇贖回。
顧衛平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有三類:第一類是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第二類是資管新規頒布后,由母行發行和管理符合新規的產品;第三類是由母行運作的老產品。所謂的遷移主要指第二類產品,做好這一點,才能真正保證理財子公司潔凈起步。
“手機能快速迭代,源自齊全的產業鏈與供應鏈。資管行業要健康快速發展,行業細分合作一定會加強,保險資管機構在這個供應鏈的建設過程中,一定會做出脫胎于自身投資稟賦的風格型產品。”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嚴赟華表示。
嚴赟華說,保險資管機構是實現保險負債穩健收益的長期提供者,對市場會形成貢獻。積極擁抱科技,太保集團在科技賦能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大量的自主開發投入可以保證提供給投研人員更精準高效可分析的數據和意見。
存量資產處置有序推進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原本在今年底結束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對此,顧衛平表示,盡管過渡期延長,未來存量壓降的任務還是很艱巨,要保持定力。
他表示,銀行理財的轉型目標多元:一是保持規模的基本穩定,不大起大落,才能避免對金融市場形成沖擊;二是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扎實推進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并適度拉長產品的期限;三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逐步改變客戶的偏好和習慣,投資者教育這項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孫建介紹,目前信銀理財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2萬億元,其中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占比60%。老產品的壓降和資產的處置確實是一項艱巨任務。對此,信銀理財把產品按照風險等級進行分類,有序進行處置。
孫建稱,首先,把有問題的資產完全挑出來,按照風險類別主動回到母行的表內,做好母行與理財子公司間存量理財產品的劃轉;其次,在風險較低的資產方面,信銀理財主動通過新產品的發行予以承接。
開放交流促進行業發展
隨著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資管行業交流合作格局更加明晰。在此背景下,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崔斌表示,外資機構的投資理念、全球化視野、風險控制能力值得內資機構借鑒。
崔斌表示,高水平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投資理念和管理經驗,他們的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實際上將深刻改變A股的估值體系,這一點是內資機構應該學習和借鑒的。同時,外資機構的全球化視野也使內資機構強化了多資產配置思維。保險資管迫切需要打造核心投研能力。
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金旗表示,國內金融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后,環境、治理能力等方面已十分接近國際通行慣例。
金旗表示,資管新規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后,保險、基金、信托等相關行業陸續出臺了一整套指導意見,總體原則是鼓勵回歸資管本源,這些都為金融開放奠定良好基礎。
“外資進入內地市場更加有助于整個市場的打造,無論是規范發展、投資教育,還是自身能力的打造,都會給銀行理財帶來非常好地提升。”金旗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