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指導的第三屆中國乳業資本論壇在京召開。當前,乳制品行業面臨哪些新機遇?乳企該怎樣布局?資本又該如何發力?在“資本如何賦能產業發展”的圓桌論壇環節,乳企高管和行業專家給出了答案。
三元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學慶表示,乳制品行業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野蠻增長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乳業總量增長趨于平緩,但疫情催生了一些消費新趨勢,如健康化、家庭化、線上化,這給功能化、高端化產品帶來了機會。
“我們是通過并購發展起來的,但并購這件事不確定性太大,確定的是后面的整合,資本不僅僅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新希望乳業黨委書記、董秘鄭世鋒表示,資本有很多能量和經驗,可以幫助產業做好整合。
乳制品行業迎新機會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到了每一個行業,乳制品行業也不例外。但乳制品作為生活的必需品,也迎來了很多新機遇。
“疫情對乳制品行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從二季度到三季度,這個行業在快速地復蘇。”鄭世鋒表示,雙循環下不變的是圍繞消費者去做好產品的初心。疫情也改變了大家的消費方式和習慣,如何抓住消費場景、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變化去更好的發展,這是企業要考慮的問題。
長城證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大消費組組長劉鵬表示,疫情后微場景增加了很多,如果能夠有效地去分解微場景,并且制定相應的營銷和產品策略很重要。乳企進行精細化營銷和管理是非常好的實現路徑,這方面也帶來了很多新機會。對于企業或者是投資人來說,要找到真正能夠持續有效的場景,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才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而如何在變化中尋找到新的機會,也考驗著企業在戰略上的考量和轉型。
“如果抱著一成不變的思路去發展,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企業應該從品牌、產品、發展策略,甚至在資本市場上‘講故事’的思路進行根本性革新。”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表示,在“雙循環”下,經濟的發展路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以消費來引領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的思路不會變,當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的產品只有根據需求隨之而變,做出更符合專業性和邏輯性的決策,才能夠在這種大變局市場環境之下抓住市場機會。
資本賦能產業要有度
資本和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進的,產業不斷創新,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
張學慶認為,產業發展一定需要資本市場去推動,資本也在不斷尋找穩定的、有長期和確定回報的產業。但資本也是把雙刃劍,怎么用好資本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產業的本質是怎么把經營和回報做好,不能經營不好就靠并購、靠資本去推動,有時候會適得其反,這個度的把握很重要。
事實上,乳制品消費不斷增長,行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資本仍舊大有可為。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乳制品消費的增長是不會變的,他認為,在2023年以后隨著國內經濟形勢好轉以及三四線市場的消費成熟,乳品消費將會呈現放量增長。
事實上,不少乳企也在不斷夯實自身的強項,成為細分領域的龍頭。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也愈發有針對性地助力產業發展。
張學慶認為,在乳制品行業,資本可以進一步優化完善產業鏈,可以助力區域型公司通過并購加快國際化步伐等。而從產品和品類擴張上,有些公司也可以通過并購孵化的方式去尋找機會。
劉鵬也表示,像現在的注冊制就可以為更多的優秀乳企提高融資效率和資本的流動性。同時,企業間通過并購等手段,都會進一步助力行業實現更優質的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