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下,容量高達5萬億元的傳統物流裝備市場正在滋生新的商業機會。G7公司CFO張杰龍認為,技術革命催生的新商業需求規模每年可達1萬億元之多。
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4.6萬億元,同比增長7.3%,占全年GDP的比重為14.7%,其中公路運輸承擔了75%的物流運輸任務。巨大的物流市場痛點也非常明顯。據物聯網貨運服務平臺G7與貝恩公司發布的《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物流效率相對較低,物流費用在GDP中的占比接近15%,同發達國家1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在交通部2019年下發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要“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下降至12%左右”。而上述目標的實現,則需要通過機器視覺識別、物聯網新技術等現代科技武裝的智能物流裝備的規模化應用。從2018年至今,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已經四次出臺政策,推動物流裝備的智能化落地,2019年我國智能化物流裝備市場規模約1440億元,年度增長率約24.1%。
G7公司正是瞄準了這一市場機會。日前,該公司在上海發布了全面升級的G7數字貨艙2.0版本,該產品可以通過IoT物聯網技術對傳統的卡車等物流裝備進行升級,采用增強AI量方、載重監測、冷機主動控制等技術,實現運輸全流程的無線溫感、遠程控制、震動監控等IoT功能。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整個行業信息化短缺,成本高企以及技術水平低、運營模式不成熟的問題。
G7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翟學魂還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通過提供融資租賃、先租后買等方式向市場投入10萬臺智能掛車“數字貨艙”。
和數字貨艙一樣,目前掛車領域的共享化還處于起步階段。過去兩年來,以G7、東方驛站、中集集團旗下的掛車幫等為代表的掛車經營性租賃平臺開始興起,通過不同的方式切入這個市場。機構預測,到2025年,掛車經營性租賃市場的保有量將達到7.4萬輛。“目前中國有近700萬車頭,也具備同樣規模的掛車數量。按照每臺車30萬-40萬元的價格預估,這一市場的總規模達到5萬億左右。一臺車如果以5年為周期,那么整個物流裝備每年將新增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張杰龍在采訪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