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實用化轉化,會對我國安全領域的產業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至于量子通信,目前由于多種因素導致成本過高,連金融領域都沒有必要使用,只有一些特別重大的需要加密的情況才值得使用,比如軍事領域。”阿里云MVP馬超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近日,我國量子科技領域再次迎來利好。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提出提高量子科技理論研究成果向實用化、工程化轉化的速度和效率,積極吸納企業參與量子科技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
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年一次的最高層關于前沿技術學習今年放在了量子科學技術上,表明量子領域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并有望迎來更大的扶持力度。
量子科技領域道阻且長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對于量子科技領域的主攻研究方向,可以分為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兩個分支,前者可以提高計算機算力,后者則更多的應用于通信安全領域。
馬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對于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究仍處于0-1的階段,尚未尋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發展路徑,如何實現技術突破,各國仍在摸索當中。
“我國目前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發策略主要是跟隨,在保證自身技術實力不掉隊的前提下,在細分領域尋求突破。在這方面,阿里做的相對更好一些,比如與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共同成立量子實驗室,推出了量子計算云平臺,用于培養行業生態,推動量子計算的產業化等等。”馬超說。
據馬超介紹,目前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整體不論從成本、效率、帶寬、速度等等各個層面,都不如現在的5G,未來只有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難題被攻克以后,才會啟用量子通信手段。而在量子計算領域,業界普遍認為,量子云將會是量子計算方向最有可能的落地應用領域,可以大幅提高云計算的算力。
量子通信概念或站上風口
雖然A股10月19日整體走勢不振,但是量子通信概念板塊卻逆勢走強。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收盤,量子通信概念板塊41只個股僅有6只小幅下跌,1只收平,其余34只全部收漲,其中,中信國安和盛洋科技漲停兩股漲停。
楊如意認為,政策對量子通信技術的扶持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從2013年-2015年的戰略部署階段,到2016年寫入“十三五”的戰略實施階段,再到2018-2019年的產業化推廣階段,同期量子通信指數均為上漲,并且漲幅顯著高于同期上證指數,可見量子通信的行情容易受到政策等事件的催化。
“這一次量子領域發展進入最高層視野,預示著量子科技的重要地位也被認可并得到了顯著提高,對量子通信概念股的利好不言而喻。”楊如意進一步表示,量子通信板塊市盈率從9月份以來并沒有顯著的變化,目前整體市盈率(TTM)在40倍附近,處于歷史高位,短期內有望出現估值提升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A股量子通信概念板塊41只個股當中,共有11只發布了2020年三季報預告,其中,報告期內虧損的上市公司有6家,盈利的5家。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數據時注意到,在上述盈利的5家上市公司當中,只有光迅科技對報告期內凈利潤增長幅度進行了預估,預計同比增長30%-70%。
對此,楊如意認為,量子通信初期應用成本較高,量子通信關鍵器件的研發周期較長,投入較大導致產業化進展緩慢,產業應用規模和盈利不能一蹴而就。同時,量子通信是現代尖端科技和研究的前沿,全社會大規模商用還需要一定時間,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在談及量子科技領域未來的投資風口時,楊如意表示,量子通信領域產業鏈中,上游主要為量子通信的元器件、光纖、終端,國內能夠提供核心設備的公司并不多,目前形成寡頭格局;中游主要包括網絡傳輸干線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下游主要是各種行業應用。
量子科技的應用方面,量子通信因其絕對安全的特性能夠解決網絡設備、芯片和軟件的國產化信息安全問題,有望在政府、軍事、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得到推廣,在個人及家庭場景、物聯網、企業網、云存儲等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量子通信作為市場新題材已經吸引了大批資金進場,風口或將在上述提及的產業鏈中出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