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藥監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來源:國家藥監局網站
根據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以下簡稱38號公告),《關于汞的水俁公約》(以下簡稱《汞公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為貫徹落實《汞公約》和38號公告,做好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注冊和生產有關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已經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原注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有效;注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注冊,但限定其注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
已經按照醫療器械受理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繼續按照醫療器械進行審評審批,準予注冊的,發給醫療器械注冊證,限定其注冊證書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
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通知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藥品監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視,指導轄區內相關企業做好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相關工作,切實履行《汞公約》及38號公告有關要求。
相關閱讀:水銀體溫計將停產3種產品可代替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電子測溫儀器主要有耳溫槍、額溫槍和電子體溫計三種。耳溫槍和額溫槍主要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在理想狀態下,測得的結果應該是準確的。很多人覺得測不準,主要是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確。
額溫槍:測試快速準確度低
額溫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室溫、皮膚的干燥程度都會影響結果,剛洗過臉或摘下冰寶貼就直接測得的體溫,也并不能反映人體的真實溫度。大多數正規的醫療機構不會用額溫槍來作為判斷發熱與否的工具。但額溫槍勝在方便、快捷,經常用在幼兒園、游樂場、機場、火車站這種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篩查發熱患者的地方。
耳溫槍:不同年齡寶寶有講究
耳溫槍測量的是鼓膜的溫度,最能反映人體的真實體溫,也是大多數醫療場所替換水銀體溫計之后用來判斷體溫的依據。耳溫槍有不同的種類,有的需要戴一次性的帽子,有的不需要。如果搞錯了,或者帽子有破損,測出來的溫度就是不準確的。
而且,因為人的耳道并不是直的,3歲以內的嬰幼兒測量耳溫時,需要把耳廓向后外下方提,3歲以上要向后外上方提,才能將耳溫槍放在正確的位置。6個月以下小寶寶的耳道直徑較小,不適宜用耳溫槍。另外,如果短時間內多次反復測量,耳溫槍本身會影響耳道的溫度,也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完美替代品
電子體溫計應該是這三種電子測溫儀器里面發揮最穩定的一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與經典水銀體溫計差不多,都是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腸,最符合大眾的使用習慣,測得的溫度準確性也是很高的。
但它的缺點是,與前兩種設備相比,測量體溫需要的時間略長,不同品牌所需時間從30秒到3分鐘以上不等。另外,飲食(冷飲、熱飲)、劇烈運動、洗澡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需要等30分鐘后再測量。
上面提到的三種電子測溫工具,都有共同的特點,也是缺點:對使用方法要求相對嚴苛。很多人會覺得水銀體溫計更準確,應該也是出于這一原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