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德國單獨推出國家氫能戰略之后,歐盟委員會也推出了歐盟氫能戰略,將“綠氫”作為歐盟未來發展的重點。
這一戰略分為3個階段:2020-2024年,支持在歐盟范圍內建成6吉瓦的電解制“綠氫”,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氫能產能,將“綠氫”的年產量提升至100萬噸。2025-2030年,使氫能成為歐盟能源體系內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歐盟范圍內建成近40吉瓦的電解制“綠氫”產能,將“綠氫”產量進一步提升至1000萬噸。2030-2050年,使得“綠氫”技術完全成熟,并將大規模用于難以通過電氣化實現零碳排放的領域。
作為氫能戰略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還宣布成立“清潔氫能聯盟”。
不過,此次歐盟委員會推出的歐盟氫能戰略中,卻為利用化石能源制造但同時配以碳捕獲技術而生產的氫能,即“藍氫”保留了發展空間,提出將在中短期內同時鼓勵發展“藍氫”。
據了解,目前,全球絕大部分氫能是利用化石能源生產的,其中,76%基于天然氣、23%基于煤炭。而當前碳捕獲和儲存技術仍處在發展初期,目前全球只有19個運行中的商業項目。歐盟范圍內暫無大型設施可以儲存被捕獲的二氧化碳。因此,歐盟此次推出的氫能戰略雖然得到了普遍肯定,但其中保留“藍氫”發展空間的做法也引發了業界的批評。
歐洲太陽能發電公司政策總監AurélieBeauvais表示:“歐盟氫能戰略的推出是整個歐盟向綠色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只有以太陽能、風能等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為電源生產出的氫才是幫助整個歐洲實現脫碳目標的最有前途的方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