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我國消費數據或將改善。預計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由同比名義下降20.5%回升至下降5%左右。”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國內疫情態勢逐步穩定,但仍有經營場所的運營能力尚未完全恢復,線下消費依然疲軟。綜合來看,現階段消費修復仍然需要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在線下消費受阻的情況下,線上消費火熱。根據工信部官網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至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文化娛樂等線上消費升級,帶動相關互聯網平臺收入和業務量大幅增長,支撐整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維持正增長態勢。具體來看:1月份至2月份,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以提供生產服務平臺、生活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為主)實現業務收入232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同比小幅提高0.2個百分點,占互聯網業務收入比為17.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個百分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線下消費受阻的情況下,線上消費繼續保持旺盛,而很多新興業態也都涌現了出來,比如直播帶貨,這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有效對接產品端和需求端,又能避免人與人的直接接觸,還能依托直播平臺的巨大流量和主播的生動展示來刺激消費和生產的回暖。總之,直播帶貨這種創新模式可以視為撬動消費市場回暖的一個支點,有望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盤和林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線下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而“宅經濟”“網絡經濟”等消費業態開始迅速火熱,居民日常消費場景得到拓展。現如今,云逛街、云健身等線上娛樂消費廣受歡迎,直播購物、群內搶購、無接觸配送等措施也為經濟復蘇帶來了新一輪的轉機。事實上,這也說明疫情所帶來的危機當中蘊含了創新與進步的機遇,不少傳統的線下密集型行業都開始開發探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渠道,而信息技術的普及也使得各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進一步加快。總之,3月份的線上消費維持強勢,而消費新格局的出現將顯著影響到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對未來消費領域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對于在疫情防控中催生出的新型消費、升級型消費,工信部也明確要培育經濟新動能。3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是優化政策環境,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領域推動加大稅收金融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渡過難關。二是采取包容審慎態度,培養各類新模式和新業態,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三是探索建設新型信息消費的體驗中心,推動傳統商業體轉型升級,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載體,利用信息技術突出地方特色,完善消費業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