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對我國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貴州省統計局近日一份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合計457805.17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6.2%,占比較2018年提升2.1個百分點,較2017年提升2.4個百分點。
作為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長江經濟帶,這一新戰略涵蓋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國土面積占比達20%,承載了6億人口。
從增速上看,2019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經濟均發展較快,從在全國的位次看,貴州(第1位)、云南(第2位)、江西(第4位)、湖南(第5位)、安徽(第7位)、湖北(第7位)、四川(第7位)等7省經濟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十。
這其中,長江上游的貴州、云南表現十分突出。貴州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貴州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3%,增速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高于長江經濟帶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位次由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第2位躍居全年的第1位,高于云南0.2個百分點。
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是貴州經濟持續領跑的根本。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酒、煤、電、煙四大支柱行業合計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9%,其中,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設備制造、計算機整機制造、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分別增長49.3%、26.3%和16.0%。在支柱行業和新興產業共同發力的帶動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
除了長江上游,長江中游的兩湖、安徽、江西也都保持快速增長。
以湖北為例,2019年,湖北省GDP占全國比重達到4.6%,比2012年提高0.5個百分點。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些年湖北的經濟發展不錯,不僅有原有的汽車、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而且在電子通信、生物醫療等產業方面發展良好,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都發展的不錯。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抬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把原來的產業往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最具優勢的就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這些地方土地、勞動力、水資源等都豐富,承接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量的產業轉移,因此這些地方發展也比較快。
比如在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兩省一市(江蘇、浙江和上海)的不少產業就轉移到了中部省份安徽,這為兩省一市的轉型升級和騰出了更多發展空間,也帶動了中部人口大省安徽經濟快速發展。
安徽省合作辦的數據顯示,2019年安徽利用省外資金中,滬蘇浙來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979個,實際到位資金6414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全省比重51.2%,同比提升3.4個百分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