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航班徐徐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7批進口食品通過機場空港順利進入沈陽綜合保稅區桃仙園區并通過海關檢驗。這意味著沈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保稅備貨模式已完成全面升級運行。沈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批貨物是熊楓(遼寧)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購入的貨物。
今年6月7日,沈陽綜合保稅區桃仙園區“首單”跨境電商商品通過海關比對后放行,標志著自貿區沈陽片區跨境電商保稅備貨進口(1210)監管模式正式運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新政在沈落地實施。
為了讓“買全球賣全球”不再是一句看不見摸不著的口號,沈陽海關積極制定海關監管方案,捋順企業端和海關端數據交換流程;組織解決海關監管場所、監管設備及貨物實體倉儲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同時,沈陽海關還與自貿區沈陽片區共同研究推動了沈陽市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啟動了規劃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的沈陽自貿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目前,園區一期聯檢服務中心A座已完成,5-7層沈陽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已有90余戶電商企業入駐,正在爭取通過銀行貸款完成B座及2萬平方米保稅倉建設。“下一步,將繼續推進招商工作,已與考拉海購、拼多多、供銷海外購、杭州海倉、百世云倉、熊楓、卓志、中西商會等企業進行深度洽談合作,確保年底跨境電商通單量達到20萬單。”自貿區沈陽片區管委會負責人信心滿滿。
●新聞伴讀
沈陽海關所屬遼中海關副關長張軍向記者介紹,跨境電商保稅備貨進口是當前極具優勢的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模式,在該模式下,電商平臺根據市場預測消費者需求,從國外集中采購商品并備貨在沈陽綜合保稅區內,根據消費者網上訂單即時配送。對于電商企業來說,在通關效率、商品質量、性價比等方面都具有優勢。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趙國清 通訊員劉海凌)
關鍵詞: